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供血不足可通过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练习、呼吸训练等方式改善。脑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硬化、颈椎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快走、慢跑、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运动前后需充分热身和放松,避免骤然停止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弹力带训练、徒手深蹲等抗阻运动能增强肌肉泵血功能。选择轻至中等阻力,每组动作重复10-15次,每周练习2-3次。重点锻炼下肢大肌群,避免屏气用力导致颅内压升高。
单腿站立、踮脚走等练习可改善前庭功能。每日进行2-3组,每组持续30秒至1分钟。训练时需扶靠稳固支撑物,防止跌倒。合并颈椎病患者应避免快速转头动作。
颈部拉伸、肩部绕环等动作能缓解血管压迫。每个部位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2-3次。动作需缓慢温和,禁止过度后仰或旋转颈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需谨慎进行。
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每天练习10-15分钟,采用鼻吸口呼方式。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长于吸气时间。高血压患者需避免过度换气。
脑供血不足患者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清晨和餐后立即运动。运动时出现眩晕、黑朦等症状需立即停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日常注意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时须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