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六个月宝宝拉血可能与肛裂、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套叠、牛奶蛋白不耐受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肛裂是宝宝拉血的常见原因,多因大便干硬导致肛门周围皮肤撕裂。宝宝可能出现排便时哭闹、肛门周围红肿等症状。家长需保持宝宝肛门清洁,使用温水清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日常可增加宝宝水分摄入,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
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可能引起宝宝便血,常伴随发热、腹泻等症状。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感染时,肠道黏膜受损会导致血便。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必要时进行大便常规检查。
添加辅食后,宝宝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引发肠黏膜炎症反应。常见过敏原包括鸡蛋、小麦等,表现为血便伴皮疹。家长应记录饮食日记,暂停可疑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抗过敏药物。
肠套叠多见于4-10个月婴儿,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血便。发病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有关,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严重者需行肠套叠复位术治疗。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能因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结肠炎,出现黏液血便。建议更换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严重时需使用泼尼松龙片控制炎症反应。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乳制品摄入。
家长发现宝宝便血时,应保留异常粪便样本供医生检查,记录便血次数和伴随症状。护理期间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使用棉质尿布。未明确病因前避免自行用药,特别是止血类药物。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配方奶喂养宝宝可尝试更换低敏奶粉。定期监测宝宝体温、精神状态,如出现嗜睡、持续哭闹等需急诊处理。日常注意奶具消毒,辅食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每引入新食物观察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