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中医治疗玻璃体积血主要通过活血化瘀、凉血止血、补益肝肾等方法,常用手段包括中药内服、针灸、穴位敷贴等。玻璃体积血在中医属"云雾移睛"范畴,多与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肝肾不足有关。
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加减,含桃仁、红花、当归等成分,可改善眼底微循环。凉血止血法适用于急性出血期,常用生地黄、牡丹皮等药物。补益肝肾法针对久病体虚者,选用杞菊地黄丸等方剂。针灸常取睛明、攒竹、太阳等穴位,配合电针刺激促进积血吸收。穴位敷贴多用三七粉、丹参粉等药物贴敷于眼周穴位,通过透皮吸收发挥药效。治疗期间需结合眼底检查评估疗效,若积血持续不吸收或出现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需及时转西医手术治疗。
患者在中医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碰撞,保持情绪稳定以防血压波动加重出血。饮食宜清淡,多食黑木耳、山楂等活血食材,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可做眼周穴位按摩,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眼底,若出现视力骤降、飞蚊症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诊。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气血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