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启刚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月经呈黑褐色可能与经血氧化、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等因素有关。经血颜色变化通常反映出血速度或氧化程度,但也可能提示病理状态。
经血接触空气后氧化变黑褐色属正常现象,多见于月经初期或末期流量较少时。血液滞留宫腔时间延长会导致血红蛋白氧化,通常无须特殊处理,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即可。
黄体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能导致孕激素分泌异常,使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经血滞留形成黑褐色。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紊乱、痤疮等症状。建议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
慢性炎症导致子宫内膜充血坏死,经血混合炎性分泌物呈现黑褐色,常伴有下腹坠痛、发热等症状。需进行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感染治疗。
异位内膜组织出血后经输卵管逆流至宫腔,陈旧性血液呈黑褐色,典型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可通过腹腔镜检查确诊,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炔诺酮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后引发的粘连会导致经血排出不畅,氧化后颜色加深。可能合并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需通过宫腔镜确诊,严重时需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日常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经期性生活及剧烈运动。可适量饮用姜茶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若黑褐色经血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及激素水平检测,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经期注意记录月经周期、流量及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