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8岁儿童发热伴手足皮疹可能与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猩红热、药物过敏或川崎病有关,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退热药物、补液支持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建议家长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皮疹变化。
若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或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病毒复制。此类疾病常伴随口腔黏膜疹,需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发热期间需隔离患儿防止交叉感染。
皮疹未破溃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破溃后改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避免抓伤。衣物应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减少摩擦。
体温超过38.5℃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小时。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后需监测有无出汗过多等不良反应。
发热伴随食欲减退时,可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Ⅲ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维持在1000-1500毫升。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静脉补液。
持续高热超过3天、皮疹化脓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时,需急诊排查猩红热链球菌感染或川崎病。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辅助鉴别病因。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居室通风,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玩具和家具。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辛辣刺激。皮疹完全消退前暂停集体活动,家长需记录每日体温和皮疹形态变化,复诊时携带记录供医生参考。若出现指甲脱落等迟发表现,需警惕川崎病后遗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