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脑循环药物、控制基础疾病、中医调理、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脑供血不足通常由动脉硬化、颈椎病、高血压、心脏疾病、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原因引起。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前减少电子设备使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减少高脂高盐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和深色蔬菜,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
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片、长春西汀片、倍他司汀片等血管扩张药物,可增加脑部血流量。这类药物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需监测血压变化。合并头晕症状时可配合氟桂利嗪胶囊使用。
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片调节血糖。动脉硬化患者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基础疾病控制良好可减少脑血管痉挛发作频率。
采用针灸百会、风池等穴位改善脑部供血,或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天麻醒脑胶囊等中成药。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每日早晚各按压3分钟,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阴虚火旺者可饮用酸枣仁百合茶辅助安神。
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睡眠错误认知,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缓解躯体紧张。正念冥想练习每天15分钟,配合腹式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严重焦虑患者需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专业疏导。
脑供血不足患者应保持卧室环境安静黑暗,使用高度适宜的枕头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睡前大量进食。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监测血流情况,出现视物模糊、剧烈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冬季注意头部保暖,洗澡水温不宜过高,突然体位变化时动作需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