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季节性湿疹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干燥、红斑、瘙痒、脱屑和渗出。季节性湿疹是一种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过敏性皮肤病,多发于季节交替时期,症状轻重与个体差异及外界刺激有关。
季节性湿疹患者常出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表现为皮肤干燥、紧绷甚至皲裂。干燥可能由环境湿度降低或皮脂分泌减少导致,常见于秋冬季节。建议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避免过度清洁。若伴随明显脱屑,可能与特应性皮炎或鱼鳞病等基础疾病相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皮肤局部或广泛性红斑是典型表现,多呈片状或斑块状分布,边界不清。红斑可能由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诱发,夏季紫外线照射也可能加重症状。急性期红斑可伴随灼热感,慢性期可能转为暗红色。需与接触性皮炎、玫瑰糠疹等疾病鉴别。
剧烈瘙痒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夜间可能加重影响睡眠。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继发感染风险。瘙痒机制涉及组胺释放和神经敏感性增高,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汗液刺激、温差变化等。儿童患者可能因搔抓出现抓痕或苔藓样变。
慢性期常见细碎鳞屑或片状脱屑,提示角质层代谢异常。脱屑程度与湿疹分期相关,亚急性期多为细小鳞屑,慢性期可能出现较厚痂皮。需注意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疾病的鳞屑特征相区分。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减少脱屑。
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浆液性渗出,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透明液体或结黄色痂皮。渗出多提示炎症反应剧烈,常见于屈侧皮肤皱褶处。继发细菌感染时渗出液可能变浑浊,此时需警惕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
季节性湿疹患者应避免过度洗浴,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剂。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汗液刺激。室内保持50%-60%湿度,定期清洁床品减少尘螨。记录可疑过敏原接触史,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感染迹象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或血清IgE检测明确诱因。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及Omega-3脂肪酸,避免已知过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