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脂肪肝的轻重程度通常根据肝脏脂肪含量、肝功能指标和影像学表现划分,主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占肝脏重量的5%-10%,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回声轻度增强,但肝小叶结构清晰,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通常正常或轻微升高。这类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可能偶尔出现右上腹隐痛或疲劳感,通常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有氧运动即可改善。
中度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达10%-25%,超声可见肝内血管模糊不清,肝酶指标持续异常,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这类患者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和FibroScan等弹性成像技术评估纤维化程度,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可能需要使用水飞蓟宾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重度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含量超过25%,超声显示肝后段回声显著衰减,常合并肝纤维化或炎症,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2-3倍,部分患者出现黄疸、肝区压痛。这类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显著增加,需进行肝活检明确病理分期,治疗上需联合双环醇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等药物,并严格监控代谢指标。
脂肪肝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肝脏超声,保持低脂低糖饮食,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快走或游泳等运动,避免熬夜和饮酒。已出现肝功能异常者需每3-6个月复查,重度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代谢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