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乏力、头晕等。心脏病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引起,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胸闷胸痛是心脏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心前区压迫感或绞痛,可能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典型的心绞痛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若胸痛持续不缓解且伴随冷汗,需警惕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平卧时加重,坐起后缓解,这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淤血有关。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有端坐呼吸。长期慢性缺氧还可能引发嘴唇、甲床发绀。
心悸表现为心跳沉重、过快或不规则,常见于心律失常患者。早搏可引起心脏停跳感,房颤会导致脉搏强弱不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出汗、焦虑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心脏病导致的乏力特点是休息不能缓解,与心脏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有关。患者可能轻微活动即感疲倦,工作效率下降。儿童患者可表现为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可能出现认知功能减退。
心脏供血不足可引起脑部缺血,导致头晕甚至晕厥。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房室传导阻滞会造成脑灌注急剧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站起时也易出现头晕,这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有关。
预防心脏病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指标,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异常,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气短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