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腹泻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危害。腹泻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腹泻导致体液大量流失,患儿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排尿情况,避免脱水加重。
频繁腹泻会造成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可能引发嗜睡、肌无力甚至心律失常。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或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调节,严重时需住院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长期腹泻影响营养吸收,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贫血或维生素缺乏。建议少量多餐喂养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稠粥、土豆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氨基酸配方粉或维生素AD滴剂。
肛门周围皮肤破损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表现为肛周红肿、糜烂。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硝酸咪康唑乳膏抗感染,同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慢性腹泻可能干扰蛋白质和能量吸收,影响身高体重增长。需排查乳糖不耐受、炎症性肠病等基础疾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调节肠道功能,并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
家长应密切记录患儿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腹泻期间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暂停高糖高纤维食物。注意手卫生及餐具消毒,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病毒性腹泻。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呕吐不止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