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周炎患者矫正牙齿需先控制炎症,可通过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牙周炎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牙周炎患者矫正前需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炎症控制后,可通过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齿。治疗期间需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辅助消炎,并定期复查牙周状况。
轻度牙周炎患者在炎症稳定后可采用隐形矫治器或托槽矫正。矫治力需轻柔,避免加重牙槽骨吸收。治疗中需缩短复诊间隔至3-4周,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等生物相容性材料,同时持续监测牙周探诊深度。
中重度牙周炎可能需先行牙龈翻瓣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等牙周手术。术后6-8周评估牙周组织愈合情况,再考虑片段弓技术等有限正畸治疗。手术联合正畸可改善前牙扇形移位等复杂病例。
矫正完成后需终身佩戴保持器,并每3个月进行牙周维护治疗。使用冲牙器和牙间隙刷清洁矫治装置,避免菌斑堆积。可辅助使用含氟化亚锡的牙膏预防根面龋,定期拍摄牙周探诊X线片评估骨量。
复杂病例需正畸科与牙周科联合诊疗,必要时加入修复科会诊。采用牙周-正畸-修复序列治疗模式,先控制感染再矫正,最后修复缺失牙。数字化导板技术能精准控制牙齿移动速度和方向。
牙周炎患者矫正期间应戒烟限酒,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饮食避免过硬过黏食物,增加维生素C和钙质摄入。出现牙龈出血或矫治器不适需及时复诊,正畸治疗周期可能比常规患者延长30-50%。完成矫正后仍需每半年进行牙周专科检查,预防炎症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