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直肠炎可能会引起肛门疼痛。直肠炎是直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肛门疼痛是其常见症状之一,通常与炎症刺激、排便异常等因素有关。
直肠炎患者出现肛门疼痛多与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相关。炎症反应可直接刺激直肠末端神经末梢,疼痛可放射至肛门区域。排便时粪便摩擦病变黏膜可能加重疼痛感,部分患者伴有排便不尽感或里急后重。轻度疼痛多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排便后可能缓解。这类情况需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辛辣饮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肛门剧痛,可能与深部溃疡、肛周脓肿等并发症有关。当炎症累及肛管或形成肛窦炎时,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伴随肛门灼热感或分泌物增多。若出现肛周红肿、发热等症状,需警惕感染扩散,此时应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就医排查是否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或手术治疗。
直肠炎患者日常需避免久坐压迫肛门,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饮食上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蒸蛋、嫩豆腐,减少粗纤维摄入。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进行肠镜检查明确病变程度,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