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如何治疗

4.79万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更换无乳糖配方奶、药物治疗及肠道菌群调节等方式治疗。乳糖不耐受通常由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肠黏膜损伤、早产儿发育不成熟、肠道感染或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少量多次喂养可减轻肠道负担,每次哺乳量减少但增加频次,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母乳喂养时,母亲需避免高乳糖饮食。人工喂养可选择低乳糖过渡配方,逐步适应后再恢复常规喂养。

2、补充乳糖酶

在哺乳前添加乳糖酶滴剂如乳糖酶口服溶液,能分解母乳中的乳糖。需注意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应现配现用。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短暂腹胀,通常1-2周后症状改善。

3、无乳糖配方奶

严重不耐受时可短期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如无乳糖婴儿配方粉,但不宜超过4周以免影响钙吸收。转换奶粉时需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更换加重胃肠不适。

4、药物治疗

继发性不耐受需治疗原发病,如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可能加重腹胀。

5、菌群调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可修复肠黏膜,增强乳糖酶活性。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冲泡水温不超过40℃以保持菌群活性。

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排便次数、性状及体重变化,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母乳喂养母亲应限制乳制品摄入,适当补充钙剂。人工喂养器具需彻底消毒,冲调奶粉按标准比例。若出现血便、持续呕吐或体重不增,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恢复期可尝试逐步 reintroduction 乳糖,观察耐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