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胃炎引发食道炎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黏膜、调整饮食、控制感染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胃炎合并食道炎通常由胃酸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不良饮食习惯或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能有效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酸对食道黏膜的侵蚀。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也可用于轻中度症状。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钙吸收。
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能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促进损伤修复。联合使用枸橼酸铋钾颗粒可增强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效果。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便秘或黑便。
避免辛辣、过酸或高脂食物,采用少食多餐原则。睡前3小时禁食可减少夜间反流。适当增加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南瓜,有助于胃肠蠕动。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组合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对于药物控制无效的严重反流性食道炎,可考虑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该术式通过重建贲门抗反流屏障改善症状。术后需配合流质饮食及渐进式康复训练。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若出现吞咽疼痛加重或呕血需立即就医。可尝试冥想等减压方式,因精神紧张可能加重胃肠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