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与脑血栓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病变范围,脑血栓是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血流中断,属于脑梗塞的一种类型;脑梗塞则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包括脑血栓、脑栓塞等。
脑血栓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所致,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病变多发生在大脑中动脉等大血管。脑梗塞的范畴更广,除脑血栓外还包括脑栓塞,即心脏或其他部位脱落的栓子随血流阻塞脑血管,以及小动脉闭塞引起的腔隙性梗死。脑血栓起病相对缓慢,症状常在数小时至数日内逐渐加重;而脑栓塞所致脑梗塞往往突发,症状即刻达高峰。影像学上脑血栓多表现为区域性梗死,脑栓塞则可能呈现多发性梗死灶。
从治疗角度,脑血栓需侧重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斑块,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脑栓塞患者需根据病因选择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两者均需在发病后4.5小时内评估静脉溶栓适应症,但脑栓塞患者更需排查心房颤动等心源性栓塞风险。康复期脑血栓患者侧重肢体功能训练,脑栓塞患者还需同步控制原发疾病。
预防方面需共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脑血栓患者应定期监测颈动脉斑块情况,脑栓塞高危人群需遵医嘱抗凝治疗。出现突发偏瘫、言语不清等卒中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延误静脉溶栓时间窗。日常可进行认知训练和平衡练习,家属需协助监测血压血糖,记录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