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放射性肺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和定期随访等方式综合干预。放射性肺炎通常由胸部肿瘤放疗后肺组织损伤引起,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片、泼尼松龙片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伴有咳痰困难者可配合氨溴索口服溶液化痰。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电解质及感染迹象。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持续低流量吸氧,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维持氧分压在60mmHg以上。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支持。氧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避免氧中毒。
腹式呼吸训练每天3次,每次10分钟可增强膈肌力量。缩唇呼吸练习能改善气道塌陷,步行训练从5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训练强度以不诱发明显气促为宜,需呼吸治疗师个性化指导。
每日蛋白质摄入需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优质蛋白。可补充ω-3脂肪酸减轻炎症,维生素E和维生素C帮助修复氧化损伤。少食多餐避免饱胀影响呼吸,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制剂。
治疗后1个月复查胸部CT评估炎症吸收情况,每3个月监测肺功能变化。长期使用激素者需筛查骨质疏松和青光眼。出现新发咳嗽、咯血或体重下降需警惕放射性肺纤维化进展。
放射性肺炎患者应保持居住环境湿度50%-60%,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稀释痰液。避免接触烟雾、冷空气等刺激因素,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感染。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可缓解夜间呼吸困难,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