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结肠癌

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术后IV期,有希望治愈吗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知博 住院医师
合肥凤凰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刘洪光 住院医师
山东省莘县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王孝顺 主任医师
江苏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怀孕45天没有胎心、胎芽还有希望吗?

怀孕45天没有胎心胎芽仍有希望,可能是胚胎发育较晚或月经周期不规律导致。

胚胎发育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月经周期较长或排卵延迟的孕妇,实际受孕时间可能晚于预期,导致超声检查时胎心胎芽尚未出现。此时孕囊形态正常且血HCG水平持续上升,通常建议1-2周后复查超声。部分孕妇在孕7-8周才观察到胎心搏动,这与胚胎着床时间、超声设备分辨率等因素相关。

若孕囊直径超过25毫米仍无胎芽,或孕囊形态不规则伴随阴道流血,可能提示胚胎停育。这种情况需结合血HCG和孕酮水平动态监测,排除染色体异常、黄体功能不足或子宫畸形等病理因素。确诊胚胎停育后需及时清宫处理,避免稽留流产引发感染。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并避免剧烈活动,遵医嘱复查超声及激素水平监测。如有腹痛或出血加重需立即就医。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乙状结肠冗长是病吗?

乙状结肠冗长属于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引起便秘等症状,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

乙状结肠冗长指结肠末端肠管长度超过正常范围,导致肠腔迂曲度增加。多数情况下,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人群因肠管蠕动效率降低,可能出现慢性便秘、腹胀等表现,排便时需用力增加腹压,长期可能诱发痔疮或直肠黏膜脱垂。

少数情况下,乙状结肠冗长可能伴随肠扭转、肠梗阻等急腹症,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及排便排气停止,此时需紧急医疗干预。婴幼儿若合并先天性巨结肠等发育异常,可能出现顽固性便秘、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日常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配合规律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消化科就诊,通过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评估肠管形态,必要时可考虑肠管部分切除等外科治疗。避免长期依赖泻药,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怎么办?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可通过饮食调整、腹部按摩、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慢性便秘、神经调节障碍、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过于精细的食物。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进食习惯,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2、腹部按摩

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能刺激肠蠕动,建议家长在患儿餐后1小时进行,每次持续10-15分钟。按摩时配合屈膝卧位,力度以皮肤轻微凹陷为宜。长期坚持可改善肠道动力,但需避开急性腹痛发作期操作。

3、药物治疗

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聚乙二醇增加粪便含水量。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生物反馈训练

通过仪器将肛门括约肌活动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帮助患儿建立正确的排便反射。适用于5岁以上配合度较高的儿童,需专业机构每周进行2-3次训练。家长可同步学习辅助手法,在家中进行简易版训练。

5、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重度病例,可考虑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或直肠悬吊术。手术需由小儿外科医生评估指征,术后需配合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家长应注意观察术后排便情况变化,定期随访复查肠管吻合口状态。

日常护理中应培养患儿定时排便习惯,可在早餐后安排10分钟如厕时间。适当增加爬行、跳跃等腹部用力运动,避免久坐久卧。记录每日排便性状和频次,发现腹胀加重或排便间隔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夏季预防脱水诱发便秘。心理上避免因排便问题责备孩子,减轻其精神压力。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乙状结肠癌的根治方法?

乙状结肠癌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根治。

乙状结肠癌的根治方法主要取决于肿瘤分期和患者身体状况。早期乙状结肠癌通常采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或开腹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进行局部切除,这两种手术方式都能有效清除肿瘤组织。对于中晚期患者,术后需配合奥沙利铂注射液、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杀灭残余癌细胞,或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药物抑制肿瘤生长。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五年生存率。

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低纤维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肠镜和肿瘤标志物。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乙状结肠小息肉严重吗?

乙状结肠小息肉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需要结合病理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乙状结肠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复查、内镜下切除、病理活检、生活方式调整、遗传咨询。

1、定期复查

直径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无需立即处理,建议每1-3年进行结肠镜随访。这类息肉癌变概率极低,复查主要观察其大小形态变化。对于有家族史或既往息肉病史者,需缩短复查间隔至6-12个月。

2、内镜下切除

腺瘤性息肉无论大小均建议切除,常用方法包括活检钳除术、圈套器电切除术。术后需将标本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直径超过10毫米的广基息肉可能需分片切除,术后2-3个月需复查确认是否切除干净。

3、病理活检

所有切除的息肉均需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是否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或锯齿状腺瘤。绒毛成分超过25%的混合型腺瘤需更密切随访。若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在3-6个月内复查肠镜。

4、生活方式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30克以上,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这些措施可降低新生息肉概率。

5、遗传咨询

对于多发息肉或年轻患者,需排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病史者,建议40岁前开始结肠镜筛查。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发现乙状结肠小息肉后应避免过度焦虑,但也不可完全忽视。日常需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等症状。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复查,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加强血糖控制,三高人群要定期监测代谢指标。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水痘 包皮包茎 巴西紫热 低血糖症 卵巢妊娠 舌下囊肿 急性乳腺炎 男性乳腺增生 胫前动脉损伤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