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消化科

小儿拉肚子呕吐都很厉害早上六点刚输完液下午三点继续补多不多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输完液后发热怎么回事?

小孩输完液后发热可能与药物反应、感染未控制、输液反应、脱水热或交叉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可能伴随寒战、乏力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就医复查。

1、药物反应

部分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奇霉素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出现在用药后24-48小时内。药物热多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停药后可自行消退。家长需观察是否伴有皮疹等过敏表现,若持续发热应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2、感染未控制

原发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可能因病原体未完全清除导致反复发热。这种情况多表现为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可能伴随咳嗽加重或精神萎靡。需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必要时更换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注射用美罗培南。

3、输液反应

输液过程中可能因致热原污染或速度过快引发发热反应。典型表现为输液后1-2小时内突发寒战高热,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家长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护人员,通常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或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进行对症处理。

4、脱水热

婴幼儿输液后若补液量不足可能导致脱水热,常见于腹泻伴脱水患儿。特征为皮肤干燥、尿量减少伴低热,体温多在37.8-38.2摄氏度。家长应鼓励少量多次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Ⅲ补充电解质。

5、交叉感染

医院环境可能增加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交叉感染风险。此类发热多伴随鼻塞、流涕等新发症状,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建议家长做好防护,必要时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或利巴韦林气雾剂进行抗病毒治疗。

家长应保持室内通风,每日测量体温4-6次并记录波动情况。发热期间可适量增加水分摄入,选择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24小时以上,需立即返院检查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避免过度包裹衣物影响散热,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青少年甲亢能治愈吗 掌握六点治愈甲亢并不难?

青少年甲亢通常可以治愈,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青少年患者多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典型表现为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以抗甲状腺药物为主,常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放射性碘治疗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病例。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激素水平调整用药方案。多数患者经1-2年系统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但需警惕复发风险。

青少年甲亢患者应保持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并适度参与有氧运动。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为什么过敏性鼻炎的人都很瘦?

过敏性鼻炎与体重无明显直接关联,患者体型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过敏性鼻炎主要由遗传易感性、环境过敏原刺激等因素引发,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但不会直接导致消瘦。体重变化可能与疾病伴随的食欲下降、用药影响或合并其他健康问题有关。

1、遗传因素

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遗传倾向,这类人群可能同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或食物过敏。若合并牛奶、鸡蛋等常见食物过敏,可能因回避饮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替代补充。

2、鼻塞影响进食

长期严重鼻塞可能导致进食时呼吸不畅,尤其婴幼儿可能因吮吸困难减少奶量摄入。成人患者咀嚼时用口呼吸易造成吞咽不适,间接影响进食量。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缓解鼻塞,或咨询医生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改善通气。

3、药物副作用

部分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可能引起口干、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需注意营养监测。鼻用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滥用可能导致反弹性鼻充血,加重进食不适感。建议记录用药后身体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4、合并消化问题

过敏性鼻炎患者常伴发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影响营养吸收。确诊需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可选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调节免疫反应,同时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改善肠道菌群。

5、代谢亢进状态

少数未控制的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因持续免疫激活处于高代谢状态,增加能量消耗。这种情况需排查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通过血清IgE检测和过敏原筛查明确诊断后,采用奥马珠单抗注射液进行靶向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日常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坚持鼻腔冲洗可减少症状发作。若出现持续体重下降或儿童生长迟缓,建议及时就诊营养科与耳鼻喉科联合评估。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去检查甲亢看什么科 检查甲亢前三点你一定要知?

甲亢一般建议就诊内分泌科,检查前需了解空腹要求、药物影响和症状记录。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饮食干扰结果,若正在服用含碘药物或甲状腺激素需提前告知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就诊时建议详细描述症状持续时间及变化。检查通常包含甲状腺功能五项、甲状腺超声等项目,部分患者需进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测。

检查当天建议穿低领衣物便于颈部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影响心率指标。

孩子发烧输完液后吃了药后浑身出汗怎么回事?

孩子发烧输完液后服药出现浑身出汗可能与药物作用、体温调节、液体补充、感染反应或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出汗是退烧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需密切观察孩子状态。

1. 药物作用

退烧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可能导致出汗增多。这类药物会促使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通过汗液蒸发带走体热。用药后30-60分钟可能出现明显出汗,伴随体温逐渐下降。家长需注意及时擦干汗液避免受凉,观察孩子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循环异常表现。

2. 体温调节

发热时机体为降低核心温度会启动出汗机制。输液补充水分后,血容量恢复使散热功能增强,可能加速出汗过程。这种情况多表现为额头、颈部等部位潮湿,体温呈阶梯式下降。若孩子精神状态好转且无脱水表现,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建议家长每2小时测量体温,保持室内温度22-24摄氏度。

3. 液体补充

静脉输液快速纠正脱水状态时,循环血量增加会促进肾脏排尿及皮肤排汗。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溶液输注后,可能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代偿性出汗。此类情况多伴随尿量增多,需继续口服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家长可准备口服补液盐III溶液,分次少量喂服。

4. 感染反应

细菌或病毒感染未完全控制时,病原体毒素可能持续刺激体温中枢。在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期间,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过程中仍可能出现出汗反应。这种情况常伴有间歇性低热,需复查血常规评估感染指标。家长应注意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

5. 个体差异

儿童自主神经发育不完善,对退热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部分孩子可能对注射用赖氨匹林等药物代谢较快,出现明显出汗反应。遗传因素导致的汗腺分布密度差异也会影响出汗程度。建议记录出汗持续时间,若超过6小时未缓解或出现嗜睡、呼吸急促需及时复诊。

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室温不宜过高。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日饮水量维持在50-100毫升/公斤体重,可适量饮用稀释后的苹果汁补充电解质。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液。若持续出汗伴随精神萎靡、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或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存在脓毒症、川崎病等严重情况。恢复期饮食宜清淡,可进食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天花 肠狭窄 腹壁疝 蛔虫病 肾下垂 胃憩室 腹腔积液 脑干损伤 胎死宫内 髋关节脱位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