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 乳腺炎

奖细胞乳腺炎,最初是在2011,知道2015年元旦做的手术,在这期间反反复复的复发,做后手术之后仍然不好,而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石求兵 住院医师
杭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哺乳期乳腺炎症状有什么呢?

哺乳期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硬块、发热寒战、乳汁异常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当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干预避免化脓性感染。

1、乳房红肿热痛

乳房皮肤发红、局部温度升高伴随明显压痛是典型炎症反应。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乳汁淤积时细菌繁殖会加重症状。哺乳后可用冷敷缓解肿胀,若持续24小时未缓解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2、乳房硬块

乳腺导管阻塞形成边界清晰的硬结,触摸有胀痛感。哺乳前热敷并让婴儿下巴对准硬块方向吸吮有助于疏通。反复出现硬块需排除乳腺囊肿,必要时超声检查,可配合使用乳癖消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3、发热寒战

体温超过38.5℃伴畏寒提示全身感染,常见于细菌性乳腺炎。需暂停患侧哺乳但保持排乳,避免使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影响判断,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可能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4、乳汁异常

乳汁变稠、颜色发黄或带血丝,可能混合脓液。需用吸奶器排空患侧乳汁,送检细菌培养。哺乳前清洁乳头,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乳头皲裂处,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应停止患侧哺乳。

5、腋下淋巴结肿大

同侧腋窝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且触痛,表明感染扩散。需检查是否存在乳房脓肿,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可能必要,配合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控制炎症。避免压迫肿胀淋巴结,穿着宽松衣物。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保持每日8-10次有效哺乳,哺乳间隙冷敷缓解疼痛,选择无钢圈哺乳文胸减少压迫。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如西蓝花、鸡胸肉等,避免高脂肪汤水。出现持续高热、乳房波动感或血性乳汁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乳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掌握正确含乳姿势可预防复发。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哺乳期间乳腺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通常由乳汁淤积或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有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哺乳方式不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乳汁淤积

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见原因,多因哺乳不充分或乳腺导管堵塞导致。乳汁长时间滞留可能引发乳腺管扩张,伴随乳房胀痛、局部硬块等症状。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排乳,必要时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若淤积严重可能需医生手动疏通,或短期服用乳癖消片、蒲公英颗粒等中成药缓解炎症。

2、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通过乳头破损处侵入乳腺可能引发感染性乳腺炎。典型表现为乳房皮肤发红、灼热感,可能伴随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需医生评估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镇痛。哺乳期间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影响婴儿。

3、乳头皲裂

婴儿衔乳姿势不当或过度清洁可能导致乳头皮肤皲裂,形成细菌入侵通道。乳头表面可见裂痕或溃疡,哺乳时疼痛明显。建议哺乳后涂抹羊脂膏保护乳头,调整婴儿含接姿势使乳晕充分含入。严重皲裂可暂停患侧哺乳,使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愈合。

4、哺乳方式不当

固定间隔哺乳、夜间不排空乳房等习惯易造成乳汁淤积。表现为乳房局部压痛,可能触摸到条索状硬结。应保持2-3小时哺乳或排乳频率,交替更换哺乳姿势确保各乳腺叶排空。哺乳前可温敷5分钟促进泌乳反射。

5、免疫力下降

产后疲劳、营养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风险。除乳房症状外,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需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睡眠不足时可用吸奶器代偿夜间哺乳。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穿戴无钢圈哺乳文胸避免压迫,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以防乳汁黏稠。每次哺乳后冷敷10分钟减轻肿胀,观察体温变化。若24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须立即就医排除乳腺脓肿。保持规律哺乳频率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哺乳困难时可寻求专业母乳指导协助。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哺乳期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可采用热敷配合轻柔按摩缓解症状。将温热毛巾敷于乳房硬块处10-15分钟,随后沿乳腺导管方向由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按摩。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疏通淤积的乳腺导管。按摩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炎症扩散。

2、排空乳汁

保持乳汁通畅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关键措施。建议增加哺乳频率,每2-3小时哺乳一次,优先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若婴儿吸吮困难,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哺乳后检查乳房是否排空,必要时可手法挤奶。排空乳汁能减轻乳腺管内压力,防止细菌繁殖。哺乳前后注意清洁乳头,避免细菌逆行感染。

3、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哺乳期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红霉素肠溶片等。这些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且哺乳期使用相对安全。用药期间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若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4、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哺乳期乳腺炎多属乳痈范畴,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的中药。常用方剂包括蒲公英30克、金银花15克煎服,或外用金黄散调敷。中成药可选择乳癖消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使用中药期间需观察乳汁颜色变化,部分苦寒药物可能影响乳汁分泌,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5、手术引流

当哺乳期乳腺炎发展为乳腺脓肿时,需考虑手术切开引流。脓肿直径超过3厘米或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需在局部麻醉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留置引流条,定期换药。严重者可能需要暂时停止患侧哺乳,但健侧乳房可继续哺乳。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预防复发。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避免穿戴过紧胸罩,选择棉质透气内衣。每次哺乳后可用温水清洁乳头,涂抹羊脂膏预防皲裂。若出现持续高热、乳房皮肤发红面积扩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乳汁分泌。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哺乳期乳腺炎症状有什么?

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主要有乳房胀痛、红肿发热、硬块形成、乳头皲裂、发热寒战等。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乳房胀痛

乳房胀痛是哺乳期乳腺炎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持续性胀痛,哺乳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乳汁淤积是常见诱因,哺乳不充分或衔乳姿势错误可能导致乳腺导管堵塞。轻度胀痛可通过热敷、调整哺乳频率缓解,若伴随红肿需就医排除感染。

2、红肿发热

乳房皮肤发红、局部温度升高提示炎症进展,常见于细菌性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导致皮肤呈片状红斑,触摸有灼热感。此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配合冷敷减轻炎症反应。避免挤压红肿部位以防感染扩散。

3、硬块形成

乳腺组织内出现质地较硬的肿块,多因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汁滞留形成。肿块直径多在2-3厘米,边界不清且按压疼痛明显。哺乳前热敷配合轻柔按摩有助于疏通导管,若48小时未消退需超声检查排除乳腺脓肿。

4、乳头皲裂

乳头表面出现裂口或溃疡,常因婴儿衔乳不当造成皮肤破损。皲裂处可能渗出淡黄色液体,哺乳时疼痛剧烈。建议哺乳后涂抹羊毛脂乳头修护霜保护创面,严重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纠正婴儿含接姿势可减少摩擦损伤。

5、发热寒战

体温超过38.5℃伴畏寒提示全身性感染,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细菌毒素入血可能引发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通常需静脉注射青霉素钠等抗生素。发热期间应暂停哺乳,定时排空乳汁维持泌乳功能。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须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哺乳期乳腺炎有硬块怎么按摩?

哺乳期乳腺炎有硬块可通过热敷后轻柔按摩、穴位按摩、排空乳汁、淋巴引流按摩、振动按摩等方式缓解。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局部硬块等症状。

1、热敷后轻柔按摩

哺乳前用40℃左右温毛巾热敷乳房5分钟,随后用指腹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螺旋式轻柔按压。避开红肿区域,单侧按摩不超过10分钟,每日重复2次。热敷能扩张乳腺管,配合按摩促进淤积乳汁排出。若皮肤发红发热需暂停按摩并及时就医。

2、穴位按摩

重点按压膻中穴、乳根穴及少泽穴。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拇指顺时针按揉3分钟;乳根穴在乳房下缘第五肋间隙,垂直按压至微酸胀;少泽穴在小指末节尺侧,掐按1分钟。穴位按摩可疏通乳腺经络,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

3、排空乳汁按摩

采用C型手法托住乳房,拇指与食指呈C形置于乳晕边缘,向胸壁方向轻压后对挤,配合宝宝吸吮节奏交替按摩。哺乳后若仍有硬块,可用吸奶器辅助排空。注意力度以不疼痛为限,过度按压可能加重炎症。

4、淋巴引流按摩

从硬块边缘向腋窝方向做轻柔滑动按摩,促进淋巴液回流。先按摩锁骨下方淋巴结区域,再沿乳腺导管走向从外向内推按,最后轻抚腋窝。每次5分钟,每日2次。此方法适用于无明显红肿的早期淤积。

5、振动按摩

使用低频振动按摩仪或电动牙刷包裹毛巾后,在硬块周围低频震动,每次3分钟。机械振动可松解黏稠乳汁,但需避开乳头乳晕区。哺乳前操作效果更佳,每日不超过3次。出现皮肤破损或发热时应立即停止。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日常应保持充足休息,穿戴无钢圈哺乳文胸避免压迫。饮食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蓝花,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若硬块持续超过24小时伴发热,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须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时,用药期间可继续哺乳。哺乳前后注意清洁双手及乳头,调整喂养姿势确保有效吸吮。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冻疮 贫血 结肠瘘 角膜裂伤 尿道肿瘤 登革出血热 肱骨干骨折 酒精性肝病 痛风性关节炎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