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耳鼻咽喉科

急性中耳炎会聋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急性中耳炎是什么引起的?

急性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急性中耳炎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发热、耳道流脓等症状。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并产生脓性分泌物。细菌性中耳炎常见于感冒后,脓液积聚可造成鼓膜膨隆,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治疗,鼓膜穿孔流脓时需进行脓液培养。

2、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经鼻咽部上行感染中耳,引起黏膜水肿和浆液性渗出。病毒性中耳炎多伴随流感症状,鼓膜呈琥珀色改变,可使用利巴韦林喷雾剂缓解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

3、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咽鼓管短平直,腺样体肥大会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通气引流障碍。飞机起降或潜水时气压骤变也可引发气压损伤性中耳炎,表现为突发耳闷和耳鸣,可通过捏鼻鼓气法或咽鼓管吹张术改善。

4、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刺激导致鼻黏膜水肿,继发咽鼓管阻塞和中耳负压。患者常有鼻痒、打喷嚏等前驱症状,中耳积液呈淡黄色,需使用氯雷他定抗过敏,配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黏膜肿胀。

5、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等疾病会削弱机体抵抗力,增加中耳反复感染概率。这类患者易发展为坏死性中耳炎或颅内并发症,除规范抗感染外还需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必要时行鼓膜置管术。

预防急性中耳炎需避免用力擤鼻,哺乳期婴儿保持头高位喂养。发病期间可用热毛巾敷耳缓解疼痛,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饮食宜选择南瓜粥、蒸蛋羹等软质食物,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面瘫、剧烈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诊排除乳突炎等并发症。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得过突聋的人要注意什么?

得过突发性耳聋的人需注意避免噪声刺激、控制基础疾病、规律作息、监测听力变化、定期复查。突发性耳聋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存在复发风险。

1、避免噪声刺激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可能加重内耳毛细胞损伤,建议使用防噪耳塞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乘坐飞机或潜水时注意气压变化对耳蜗的影响。

2、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影响内耳供血,需规律服用降压药如缬沙坦胶囊、降糖药如阿卡波糖片,保持血压低于140/90mmHg,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高脂血症患者需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3、规律作息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内耳血管痉挛,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4、监测听力变化

突发耳鸣、耳闷胀感应立即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家中可定期使用手机应用进行简易听力自测。若单侧听力在72小时内下降超过30分贝,需紧急就医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进行耳内镜和声导抗检查,必要时行内听道MRI排除听神经瘤。可配合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进行预防性治疗。

日常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等食物。避免用力擤鼻、咳嗽等增加鼓室压力的行为,洗澡时防止污水进入耳道。保持情绪稳定,焦虑可能诱发血管痉挛,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若出现眩晕伴听力波动,需警惕梅尼埃病可能,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遗传性聋有必要检查吗?

遗传性聋有必要进行检查。遗传性聋的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制定干预方案、预防后代患病、指导家庭生育规划。主要检查方式包括基因检测、听力筛查、影像学检查、家族史分析、遗传咨询。

1、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诊断遗传性聋的核心手段,通过血液或唾液样本分析耳聋相关基因突变。常见检测靶点包括GJB2、SLC26A4、MT-RNR1等基因,可明确约60%的遗传性聋病因。检测结果能指导患者避免耳毒性药物使用,并为家庭成员提供携带者筛查依据。

2、听力筛查

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可量化听力损失程度与类型,区分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需进行耳声发射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定期复查能动态监测听力变化,及时调整助听干预方案。

3、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或内耳MRI能发现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蜗畸形等结构异常,这类改变常见于Pendred综合征等遗传性聋。影像学结果可辅助基因检测结果解读,并排除听神经瘤等继发病变。

4、家族史分析

绘制三代家族耳聋谱系有助于判断遗传模式,区分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线粒体遗传。家族中多人出现迟发性听力下降时,提示可能存在DFNA基因突变,需加强后代监测。

5、遗传咨询

专业咨询师会解释基因检测报告,计算再发风险率。对于计划生育的夫妇,可提供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案。咨询过程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避免遗传歧视。

确诊遗传性聋后应避免接触噪声和耳毒性药物,婴幼儿需在6月龄前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建议家庭成员参与遗传咨询,育龄夫妇进行携带者筛查。日常注意保护残余听力,定期复查听力并接受言语康复训练,必要时加入聋人社区获取心理支持。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耳朵聋吃什么药好?

耳朵聋可能是由突发性耳聋、中耳炎、神经性耳聋、药物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遵医嘱吃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片、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盐酸倍他司汀片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一、药物1、甲钴胺片

甲钴胺片是一种内源性维生素B12,能够营养神经,改善神经传导功能,适用于神经性耳聋患者。该药物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听神经,缓解听力下降症状。使用时应避免与氯霉素等药物同服,以免影响药效。

2、银杏叶提取物片

银杏叶提取物片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够增加内耳血流量,适用于突发性耳聋和老年性耳聋患者。该药物可以缓解耳鸣、眩晕等伴随症状。对银杏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

3、泼尼松片

泼尼松片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突发性耳聋和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该药物能够减轻内耳水肿和炎症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和血压,糖尿病患者慎用。

4、地塞米松片

地塞米松片也是一种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中耳炎引起的传导性耳聋。该药物能够快速缓解中耳腔积液和炎症。用药期间需注意补钙,防止骨质疏松,避免突然停药。

5、盐酸倍他司汀片

盐酸倍他司汀片能够改善内耳微循环,增加耳蜗血流量,适用于梅尼埃病引起的耳聋耳鸣。该药物可以缓解眩晕、恶心等前庭症状。消化性溃疡患者慎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头痛等不良反应。

耳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应注意避免噪音刺激,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和锌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坚果等,有助于神经修复。避免用力擤鼻,防止咽鼓管功能异常。定期复查听力,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突发听力下降应立即就医,争取在黄金治疗期内获得最佳疗效。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突聋治疗多久见效?

突发性耳聋治疗见效时间一般为7-14天,实际恢复周期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基础疾病、年龄因素、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影响。

1、病情严重程度

听力损失程度较轻的患者,如仅表现为低频或中频听力下降,通过规范治疗可能在1周内改善症状。重度听力丧失或全频段下降者,常需2周以上治疗才能观察到效果。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听力损伤,需配合助听器干预。

2、治疗时机

发病72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概率较高,超过1周就诊者疗效明显降低。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3、基础疾病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恢复较慢,需同步控制原发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的突发性耳聋可能需延长激素疗程,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

4、年龄因素

年轻患者内耳代偿能力较强,治疗反应通常优于老年群体。60岁以上患者可考虑联合高压氧治疗,但需评估心血管耐受性。

5、治疗方案

标准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口服、金纳多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难治性病例可采用鼓室内激素注射,巴曲酶注射液等特殊治疗手段。

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噪音刺激及情绪波动。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及镁元素。建议每日进行耳周按摩,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可能影响耳压的行为。若治疗2周仍未改善,需复查纯音测听并调整方案,必要时转诊至耳鼻喉专科进一步评估。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骨癌 肝脓肿 猫抓病 恶性肿瘤 弓形虫病 结肠憩室 变应性鼻炎 成人斯蒂尔病 类风湿关节炎 女性假两性畸形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