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 其他血液病

血浆透析对身体是否健康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冬 主治医师
保定市第一医院
立即预约
李玉丰 住院医师
天津市海河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糖尿病尿毒症透析能活多久?

糖尿病尿毒症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后的生存期通常为5-10年,实际生存时间受到残余肾功能、血糖控制、心血管并发症、营养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等因素影响。

1、残余肾功能:

保留部分残余肾功能的患者预后较好,残余肾功能可帮助清除中小分子毒素,减少透析间隔期并发症。定期监测尿量和血肌酐水平,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有助于延缓残余肾功能丧失。

2、血糖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8%之间,过高会加速血管病变,过低易诱发低血糖。透析患者需调整胰岛素剂量,选择格列喹酮等不经肾脏代谢的口服降糖药,避免透析过程中血糖波动。

3、心血管并发症:

约60%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冠脉评估,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保护心功能,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4、营养状态:

血清白蛋白低于35克/升提示营养不良,需保证每日1.2-1.3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摄入。补充α-酮酸制剂改善蛋白质代谢,监测血磷血钙水平,预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透析充分性:

每周3次血液透析应使尿素清除指数达到1.2以上,腹膜透析患者需维持肌酐清除率55升/周以上。定期评估透析充分性,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可降低尿毒症毒素蓄积相关死亡率。

糖尿病尿毒症透析患者需建立个体化管理方案,每日监测血压血糖,限制钠盐摄入在3克以内,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等主食。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有氧运动,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的5%。每3个月评估眼底和神经病变,每年进行心血管系统全面检查,通过综合干预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糖尿病肾病透析的饮食指导?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饮食需兼顾血糖稳定与营养平衡,重点控制蛋白质、钾、磷及液体摄入。主要原则包括优质低蛋白饮食、限盐限钾、水分控制及热量补充。

1、优质蛋白选择: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瘦肉等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如豆制品需限量,避免增加肾脏负担。透析当日可适当增加10-15克蛋白质补充丢失量。

2、严格限钾管理:

血钾需控制在3.5-5.0mmol/L,避免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需焯水处理菠菜、土豆等富钾蔬菜,禁用低钠盐及钾补充剂。水果每日不超过200克,优选苹果、梨等低钾品种。

3、磷摄入控制:

每日磷摄入应低于800mg,避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限制加工食品、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必要时餐中服用磷结合剂。牛奶每日不超过200毫升,蛋黄每周不超过3个。

4、水分精准调控:

每日液体摄入量为前日尿量加500毫升,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避免浓汤、粥类食物,用薄荷糖缓解口渴感。需每日固定时间称重监测液体平衡。

5、热量充足供给:

每日需35-40千卡/公斤热量预防营养不良,以植物油、麦淀粉为主供能。可适量增加藕粉、粉丝等低蛋白主食,必要时补充肾病专用营养制剂维持正氮平衡。

透析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避免煎炸。血糖监测应达每日4-7次,运动选择透析次日进行低强度活动如太极拳。出现水肿或血压波动需及时调整饮食方案,营养师每3个月评估一次膳食结构。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及活性维生素D,但需避免维生素A蓄积中毒。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推荐中成药?

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阶段可考虑使用尿毒清颗粒、肾衰宁片、黄葵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中成药选择需结合患者具体证型、肾功能水平及并发症情况,主要作用包括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临床症状、调节代谢紊乱。

1、尿毒清颗粒:

尿毒清颗粒由大黄、黄芪、桑白皮等组成,具有通腑降浊、健脾利湿功效。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湿浊内蕴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舌苔厚腻等症状。该药可通过促进肠道排毒、减轻氮质血症,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过度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2、肾衰宁片:

肾衰宁片含丹参、大黄、黄芪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腑泄浊作用。适用于兼有瘀血证候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面色晦暗、腰痛固定、舌质紫暗等表现。现代研究表明其可改善肾微循环、抑制肾间质纤维化,但合并出血倾向者需慎用。

3、黄葵胶囊:

黄葵胶囊主要成分为黄蜀葵花提取物,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特别适合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能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状态,降低尿蛋白排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刺激。

4、海昆肾喜胶囊:

海昆肾喜胶囊以褐藻多糖硫酸酯为主要成分,具有化浊排毒作用。适用于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湿浊证,可通过吸附肠道毒素、调节脂代谢紊乱来改善肾功能。服药期间需配合低蛋白饮食,避免高钾血症风险。

5、金水宝胶囊:

金水宝胶囊含发酵虫草菌粉,具有补益肺肾功效。适用于慢性肾脏病肺肾两虚证,表现为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该药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应激等机制保护残余肾功能,但感冒发热期间应暂停使用。

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中成药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避免自行用药。建议每日控制钠盐摄入在3克以下,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肌酐等指标,合并水肿者需记录每日出入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出现明显乏力、恶心或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说明什么?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通常表明未检测到梅毒特异性抗体,提示当前无梅毒感染或处于感染早期。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是一种用于筛查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检测非特异性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结果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窗口期、抗体水平过低或检测方法灵敏度不足。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1、感染窗口期:梅毒感染后,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通常为2-6周。在感染初期,抗体水平较低,可能导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此时需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必要时进行复查或采用其他检测方法。

2、抗体水平过低:部分患者感染梅毒后,抗体水平较低,未达到检测阈值,可能导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这种情况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更敏感的检测方法,如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3、检测方法灵敏度: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的灵敏度有限,可能无法检测到低浓度抗体。阴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或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4、非梅毒感染:某些非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假阳性或假阴性。阴性结果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建议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

5、治疗影响:部分患者在接受梅毒治疗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可能导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阴性结果需结合治疗史和临床症状,必要时进行随访检测。建议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饮食上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坚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运动方面,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护理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预防梅毒感染。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糖尿病做透析的人还能活多久?

糖尿病做透析的患者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糖控制、并发症管理、透析效果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透析阶段后,通常面临较高的健康风险,但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治疗,仍可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1、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直接影响肾脏功能及全身健康。持续高血糖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两次、格列齐特片80mg每日一次,以维持血糖稳定。

2、透析方式:透析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两种常见方式。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3次,每次4小时;腹膜透析则可通过居家操作,每日进行多次换液。选择适合的透析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并发症管理: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缬沙坦胶囊80mg每日一次,同时通过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4、营养支持:透析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需特别注意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2g/kg体重,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类、瘦肉等。同时,限制高磷、高钾食物的摄入,如坚果、香蕉等,以减轻肾脏负担。

5、心理支持:长期透析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较大。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糖尿病做透析的患者需通过综合管理延长生存时间,包括严格的血糖控制、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积极管理并发症、科学营养支持以及心理疏导。患者应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生活质量。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白化病 黄色瘤 肌腱炎 肌无力 腘窝囊肿 瘢痕性脱发 溶血性贫血 变形骨盆难产 腹膜后脂肪瘤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