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血液科

新生儿溶血症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怎么能看出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可通过皮肤黄染、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识别。

新生儿溶血主要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进展迅速且程度较重。贫血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喂养困难、活动减少,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部分患儿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样。这些症状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有关,常见于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的情况。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

建议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异常黄疸或贫血表现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光照疗法或输血治疗时机。日常需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及喂养情况。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新生儿溶血病怎么预防?

新生儿溶血病可通过产前检查、Rh免疫球蛋白注射、孕期监测等方式预防。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与母婴血型不合有关,常见于母亲为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的情况。产前检查是预防的关键,通过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可早期发现风险。对于Rh阴性孕妇,在妊娠28周左右和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Rh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母体产生抗体。孕期需监测抗体效价,若发现异常升高需及时干预。对于已致敏的高危孕妇,需在具备新生儿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并做好换血准备。

建议孕妇规律产检,严格遵医嘱进行免疫预防,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或流产操作。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溶血病严重吗 新生儿溶血病隐藏3大严重危害?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严重程度与溶血类型、进展速度及并发症有关。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由母婴血型不合引发,常见于Rh阴性母亲与Rh阳性胎儿或ABO血型不合的情况。红细胞破坏会导致严重贫血,表现为皮肤苍白、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大量胆红素堆积可引起核黄疸,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增高甚至抽搐;严重溶血还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肝脾肿大等并发症。这些危害可能对神经系统、听力、运动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对于疑似溶血的新生儿,需立即监测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计数。光照疗法是降低胆红素的常用手段,严重贫血需输血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溶血进程。所有干预措施需在新生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确诊溶血病的新生儿应住院观察,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记录喂养量、大小便次数及肤色变化。出院后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按医嘱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复发。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怎么预防新生儿溶血?

预防新生儿溶血需从孕期监测、产前干预及产后管理三方面进行。

孕期监测重点针对Rh阴性或O型血孕妇,定期检测母体抗体效价可预测胎儿溶血风险。若发现抗体阳性,需通过超声监测胎儿贫血程度,必要时行脐带穿刺评估血红蛋白水平。产前干预包括孕28周起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可阻断Rh阳性胎儿红细胞致敏母体。对于已发生严重溶血的胎儿,宫内输血能有效改善贫血。产后管理需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胆红素监测,若出现黄疸加重或贫血,及时采取蓝光照射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母乳喂养可能加重黄疸,需评估后决定喂养方式。

孕妇应规范产检,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溶血三项有一项阳性?

新生儿溶血三项有一项阳性可能与母婴血型不合、遗传因素或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母婴血型不合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常见于母亲为O型血而新生儿为A型或B型血的情况。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概率,例如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母体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进而引发溶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通常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苯巴比妥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及喂养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肛裂 肛瘘 青光眼 胃扭转 肾盂肿瘤 肾动脉瘤 边缘性龈炎 继发性痛经 急性胆管炎 路易体痴呆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