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软疣通常会有轻度瘙痒,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蜡样光泽的丘疹、中央凹陷、可挤出乳酪样物质及群集分布。
传染性软疣由痘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典型皮损为直径2-5毫米的半球形丘疹,表面光滑呈珍珠色,顶端中央有脐凹,挤压后可排出白色软疣小体。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搔抓可能导致皮损扩散或继发细菌感染。儿童好发于面部和四肢,成人多见于躯干及生殖器区域。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为缩短病程可采取冷冻治疗或刮除术。避免搔抓患处,衣物需单独清洗消毒,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预防传播。
变应性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均属于血管炎性疾病,但两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变应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血管,以皮肤紫癜、溃疡及多系统损害为特征;过敏性紫癜则多见于儿童,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痛及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两者在病因、病理改变及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
1、发病机制差异变应性血管炎属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常由感染、药物或结缔组织病诱发,病理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则以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多与链球菌感染、食物过敏相关,血管壁可见IgA和补体C3沉积。前者多累及成人,后者好发于3-10岁儿童。
2、临床表现区别变应性血管炎皮损多呈可触及性紫癜、血疱或坏死性溃疡,常伴发热、关节痛及内脏损害如肺肾受累。过敏性紫癜典型表现为下肢对称性紫癜,约半数伴腹痛、血便等胃肠症状,30%-50%出现肾小球肾炎,但罕见肺部病变。
3、病理特征不同变应性血管炎活检显示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可见IgG/IgM沉积。过敏性紫癜病理以毛细血管后微静脉IgA沉积为特征,肾活检可见系膜区IgA沉积,与原发性IgA肾病相似。
4、实验室检查差异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能阳性,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过敏性紫癜实验室检查以血清IgA升高为特点,血小板计数正常,可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5、治疗原则区别变应性血管炎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重症联合环磷酰胺片。过敏性紫癜轻症可自愈,腹痛明显者用醋酸泼尼松龙片,肾病综合征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两者均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感染诱发病例需抗感染治疗。
日常需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宜清淡,忌食已知过敏食物。变应性血管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肺肾功能,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应记录尿量及颜色变化。出现血尿、蛋白尿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长期使用激素者需预防骨质疏松和感染。
过敏性紫癜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防风通圣丸、归脾丸、血府逐瘀胶囊等中药改善症状。
防风通圣丸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风热壅盛型过敏性紫癜,可缓解皮肤紫癜、瘙痒等症状。归脾丸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对脾不统血引起的紫癜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者有一定改善作用。血府逐瘀胶囊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瘀血阻络型紫癜,有助于消退皮下瘀斑。上述药物需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避免自行服药。
过敏性紫癜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减少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摄入,注意观察皮肤及关节症状变化。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与过敏性紫癜可通过发病机制、皮损特征、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区分。两者均属于血管炎性疾病,但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多见于中青年,皮损以紫癜、结节、溃疡为主,常伴发热、关节痛;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儿童,皮损为对称性紫癜,多累及下肢,可伴腹痛、关节肿痛及肾损害。
1、发病机制差异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主要由Ⅲ型变态反应介导,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引发炎症。过敏性紫癜则与IgA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血管壁IgA沉积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前者常与感染、药物或结缔组织病相关,后者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或食物过敏。
2、皮损特征对比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损多形性明显,初期为鲜红色紫癜,逐渐发展为血疱、坏死性溃疡,愈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过敏性紫癜皮损较单一,表现为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成批出现且对称分布,极少发生溃疡。
3、系统受累特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可累及多个器官,约半数患者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痛以膝关节为主。过敏性紫癜典型表现为皮肤、关节、胃肠及肾脏四联征,腹痛呈阵发性绞痛,肾损害以血尿和蛋白尿多见,儿童更易发生肠套叠。
4、实验室检查区别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血沉增快、补体C3降低,皮肤活检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过敏性紫癜血清IgA水平升高,肾活检可见IgA沉积,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此点可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5、治疗原则不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需消除诱因,中重度患者需使用泼尼松片、雷公藤多苷片等免疫抑制剂,溃疡创面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过敏性紫癜以对症治疗为主,腹痛者可用颠茄片缓解痉挛,严重肾损害需联合环磷酰胺注射液,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监测尿常规变化。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站立,穿着宽松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饮食宜清淡,限制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若出现新发皮损、血尿或持续腹痛,应立即复诊。两种疾病均可能复发,需定期随访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过敏性紫癜患儿家长应记录每日出入量及皮疹变化情况。
过敏性紫癜通常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醋酸泼尼松片、复方芦丁片等药物治疗。
过敏性紫癜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氯雷他定片为抗组胺药,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和过敏反应。醋酸泼尼松片属于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并减轻血管炎症。复方芦丁片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部分患者可能需联合使用维生素C或双嘧达莫片辅助治疗。药物选择需根据具体症状分型调整,如腹型紫癜可能需加用解痉药。
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清淡饮食,减少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摄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