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风寒感冒能不能吃金莲花软胶囊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希翠 住院医师
山东龙矿中心医院洼里分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经常风寒感冒是怎么回事?

经常风寒感冒可能由免疫力低下、环境温度骤变、缺乏运动、慢性鼻炎、贫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适度锻炼、治疗原发病、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

1、免疫力低下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日常需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类,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2、环境温度骤变

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超过10摄氏度时,冷空气刺激会抑制鼻腔纤毛摆动功能。建议外出时佩戴围巾保护风池穴,居家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湿度,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

3、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会使肺活量降低,肺泡通气量减少。每周进行3-5次八段锦或快走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

4、慢性鼻炎

鼻黏膜长期炎症会导致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可能伴随鼻塞、头痛等症状。可用生理海水鼻腔喷雾冲洗,严重时需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控制炎症,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5、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组织供氧不足,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动物肝脏和红肉摄入,必要时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巨幼细胞贫血需补充叶酸片和维生素B12片。

预防反复风寒感冒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饮用生姜红枣茶有助于驱散体表寒气,冬季晨起后用温水含漱咽喉能增强局部抵抗力。合并持续发热或脓涕超过一周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排除细菌性鼻窦炎等继发感染。儿童及老年人出现精神萎靡、食欲明显下降等表现时,家长需警惕肺炎可能,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风热风寒感冒的区别?

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区别在于病因不同、症状表现、舌苔脉象、季节倾向、治疗原则。

1、病因不同

风寒感冒多因感受风寒邪气引起,常见于气温骤降或受凉后。风热感冒则由风热邪气侵袭所致,多发生在气候温热或体内积热时。两者病邪性质截然相反,风寒属阴邪,风热属阳邪,这决定了后续症状与治疗的差异。

2、症状表现

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为特征,患者常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风热感冒则发热重恶寒轻,伴有明显出汗、咽喉肿痛、咳嗽痰黄、鼻塞流浊涕。两者虽均有呼吸道症状,但分泌物性状与全身反应截然不同。

3、舌苔脉象

风寒感冒可见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则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通过舌诊脉诊可明确鉴别,风寒者舌象偏淡,风热者舌质偏红,这是辨证的重要依据。

4、季节倾向

风寒感冒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与低温环境直接相关。风热感冒更常见于春夏之交或夏秋之际,此时气候温热且湿度较大,容易滋生热邪。但现代因空调使用普及,夏季风寒感冒也时有发生。

5、治疗原则

风寒感冒需辛温解表,常用荆防败毒散、感冒清热颗粒等发散风寒。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多用银翘散、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误用药物可能加重症状,如风寒感冒误服寒凉药会导致邪气内陷。

无论风寒风热感冒,均需注意休息并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风寒者可适量饮用姜茶驱寒,风热者可用菊花茶清热。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胸闷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平时加强锻炼、保持室内通风、随气温增减衣物,有助于预防感冒发生。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风寒感冒症状有哪些?

风寒感冒的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头痛、恶寒发热等。风寒感冒是中医对感冒的一种分型,主要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寒性症状。

1、鼻塞

风寒感冒患者常出现鼻塞症状,鼻腔黏膜受寒邪刺激后充血肿胀,导致通气不畅。鼻塞多为双侧交替性,可能伴有鼻痒或轻微灼热感。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鼻塞,可用温热毛巾敷鼻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流清涕

风寒感冒初期多见清水样鼻涕,量多且稀薄,这是机体排出寒邪的自然反应。随着病情发展,鼻涕可能逐渐变稠。擤鼻涕时应注意方法,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鼻黏膜损伤或引发中耳炎。

3、打喷嚏

频繁打喷嚏是风寒感冒的典型表现,属于机体清除鼻腔异物的防御反应。打喷嚏时应注意遮挡口鼻,防止飞沫传播。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

4、头痛

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多表现为前额或太阳穴部位胀痛,程度较轻但持续存在。头痛与风寒束表、经络不畅有关。适当按摩太阳穴或热敷颈部可帮助缓解,疼痛明显时可咨询医生用药。

5、恶寒发热

风寒感冒患者常见恶寒重、发热轻的特点,体温多在38℃以下,伴有明显怕冷、无汗症状。这是风寒外束、卫阳被遏的表现。应注意保暖但不宜过度捂热,体温超过38.5℃需及时就医。

风寒感冒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饮用姜糖水帮助发散风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高热、咳脓痰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发生。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风寒感冒几天能自愈?

风寒感冒一般7-10天能自愈,具体恢复时间与患者体质、护理措施、是否合并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风寒感冒是中医对以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为主要表现的感冒类型的统称,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通过充分休息、适量饮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基础护理,症状可在1周左右逐渐缓解。体质较好的青壮年人群可能恢复更快,部分患者5-7天即可痊愈。病程中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咳脓痰等表现,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婴幼儿、老年人或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因免疫力较弱,病程可能延长至10-14天。这类患者更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若咳嗽加重伴气促、胸痛,或发热持续超过3天无缓解,需及时就医。孕妇群体出现感冒症状时,应避免自行用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风寒感冒期间应避免受凉吹风,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热粥、汤面等温热食物,可适量饮用姜糖水帮助发汗解表。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恢复期不宜剧烈运动,建议症状完全消失后观察2-3天再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若病程超过两周仍未痊愈,需到呼吸内科排查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其它疾病。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风寒感冒退烧方法?

风寒感冒退烧方法主要有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生活护理等。风寒感冒多由外感风寒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等,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合适退烧方式。

1、物理降温

风寒感冒初期发热可采用温水擦浴降温,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冰敷需谨慎使用,避免寒邪内侵加重病情。退热贴可贴于额头辅助降温,但需避开皮肤破损处。物理降温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体温骤降引发不适。

2、药物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方剂荆防败毒散适用于风寒表证,含荆芥、防风等发散风寒药材。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儿童需使用儿童专用剂型,如布洛芬混悬液,严格按体重计算给药量。

3、饮食调理

发热期间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生姜红糖水可发散风寒,取生姜3片加红糖15克煮沸饮用。避免食用生冷瓜果及油腻食物,以防损伤脾胃阳气。适量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

4、穴位按摩

按摩大椎穴可解表散寒,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用拇指按压3-5分钟。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按压有助于发汗解表。风池穴在枕骨下两侧凹陷处,点揉能缓解头痛恶寒症状。按摩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皮肤破损或孕妇慎用此法。

5、生活护理

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度20-24℃为宜,定时开窗通风。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利于汗液蒸发,汗湿后及时更换防止受凉。每日用淡盐水漱口3-4次保持口腔清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风寒感冒退烧期间需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正气。愈后一周内不宜剧烈运动或淋雨受凉,防止病情反复。日常可练习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颈部及足部保暖。饮食可适量添加葱白、紫苏等辛温食材帮助驱散余邪,长期易感冒者可考虑玉屏风散等中药调理卫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肺大泡 脾脓肿 卵巢囊肿 胆管肿瘤 龙线虫病 慢性肝炎 朊蛋白病 食管静脉曲张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