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如何区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哮喘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分开?

小儿哮喘需要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喉喘鸣、支气管异物等疾病区分开。这些疾病可能表现出与哮喘相似的症状,但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准确鉴别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1、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咳嗽、喘息和发热。与哮喘不同,支气管炎通常急性起病,症状持续时间较短,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触烟雾等刺激性气体。

2、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患儿可出现喘息、呼吸急促和鼻翼扇动,严重时伴有三凹征。与哮喘相比,毛细支气管炎更多见于冬季,且喘息症状多为暂时性。治疗包括氧疗、雾化吸入等,必要时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抗病毒。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3、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可能引起反复咳嗽和喘息,尤其在进食后或夜间平卧时加重。与哮喘不同,胃食管反流患儿常伴有反酸、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治疗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抬高床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混悬液等药物。家长需记录患儿症状与进食的关系,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4、先天性喉喘鸣

先天性喉喘鸣是由于喉部软骨发育不良导致,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吸气性喘鸣。与哮喘的呼气性喘息不同,喉喘鸣在哭闹或仰卧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多数患儿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改善,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家长应注意避免患儿呼吸道感染,定期随访评估喉部发育情况。

5、支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与哮喘的慢性病程不同,支气管异物多有明确的呛咳史,胸部影像学可见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治疗需通过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家长需将小物件远离幼儿,进食时避免嬉笑打闹。

小儿哮喘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家长应详细记录患儿发作诱因、频率和持续时间,配合医生进行肺功能、过敏原检测等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适宜温湿度,遵医嘱规范使用药物。定期随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要与哪些疾病区分开?

手足口病需要与疱疹性咽峡炎、水痘、麻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肠道病毒感染等疾病进行区分。这些疾病在症状表现、传播途径及病原体方面存在差异,准确鉴别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1、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病变集中于口腔后部咽峡区域,表现为咽部充血和灰白色疱疹,手足部位通常无皮疹。手足口病则多由肠道病毒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导致,口腔疱疹多位于舌颊黏膜,同时伴随手掌、足底及臀部斑丘疹或疱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含漱缓解症状,若合并细菌感染需配合阿莫西林颗粒治疗。

2、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为主,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水疱及结痂等不同阶段皮损。手足口病皮疹多局限于四肢末端和口腔黏膜,形态较为单一。水痘患儿需隔离至全部结痂,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继发感染时需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重症需静脉注射阿昔洛韦注射液。

3、麻疹

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具有明显前驱期,表现为高热、结膜炎及口腔科氏斑,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蔓延至全身,退疹后遗留色素沉着。手足口病无科氏斑特征,皮疹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改变。麻疹患儿需补充维生素A胶丸预防并发症,高热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合并肺炎需注射青霉素钠注射液。

4、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常导致牙龈口腔炎,口腔溃疡较大且集中于牙龈和硬腭,伴明显牙龈红肿出血,无手足部皮疹。手足口病溃疡较小且分散,伴随特征性肢端皮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遵医嘱口服盐酸伐昔洛韦颗粒,溃疡面涂抹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疼痛剧烈时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麻醉。

5、肠道病毒感染

其他肠道病毒如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或心肌炎,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皮疹但缺乏手足口病典型分布特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虽可并发脑炎,但皮疹分布具有鉴别意义。肠道病毒感染心肌炎需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营养心肌,脑膜炎患儿需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及皮疹变化,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选择清淡流质饮食减少口腔刺激。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时须立即就医。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恢复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泥促进黏膜修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多动症需要与哪些疾病区分开?

多动症需要与注意力缺陷障碍、学习障碍、焦虑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等疾病区分开。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但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需通过专业评估明确诊断。

1、注意力缺陷障碍

注意力缺陷障碍与多动症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伴随多动行为。注意力缺陷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组织能力差,但不会出现明显的多动或冲动行为。这类患者在学习或工作中常表现为丢三落四、难以完成任务。诊断时需通过行为量表评估并结合病史,必要时可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

2、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患者可能因学业困难表现出类似多动症的行为,如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但其核心问题是特定学习能力的缺陷。这类患者在阅读、书写或计算等特定领域存在明显困难,而其他方面表现正常。评估时需要结合学业测试结果,排除智力低下或感官功能障碍等因素。

3、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儿童常因过度担忧而表现出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易与多动症混淆。但焦虑障碍患者通常伴有明显的情绪症状,如恐惧、紧张或躯体不适,且症状多与特定情境相关。诊断时需详细询问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评估。

4、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患者的不自主运动可能被误认为多动行为,但抽动通常表现为突发、快速、重复的运动或发声。抽动症状可暂时被意志控制,且在紧张时加重,放松时减轻。诊断时需要观察症状特点,排除药物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继发性抽动。

5、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主要表现为对抗、挑衅和违抗权威的行为,可能伴随冲动症状。与多动症不同,这类患者的行为问题更具针对性和敌意,且多发生在特定人际关系中。评估时需要关注行为动机和社会功能损害程度,注意与品行障碍进行鉴别。

对于疑似多动症的患者,建议家长记录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交场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症状。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鸡蛋和新鲜蔬菜水果。若症状持续影响生活,应及时到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就诊,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如何区分癔症与精神分裂症?

癔症与精神分裂症可通过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病程特点进行区分。癔症主要表现为分离性障碍和转换性症状,精神分裂症则以思维、情感及行为紊乱为特征。两者在病因、症状持续时间及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上有明显差异。

1、症状表现

癔症患者常出现分离性遗忘、身份识别障碍或肢体瘫痪等转换性症状,症状具有戏剧性且与心理冲突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松弛及情感淡漠,症状持续存在且与现实脱节。癔症症状多短暂且可受暗示影响,精神分裂症症状则长期稳定。

2、发病机制

癔症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患者多存在明显诱因,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精神分裂症与遗传、神经递质异常及脑结构改变有关,生物学因素占主导。癔症患者病前性格多具表演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多存在社交退缩等前驱症状。

3、病程特点

癔症发作呈间歇性,症状可突然出现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保留。精神分裂症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症状持续加重导致显著功能衰退。癔症患者对症状缺乏焦虑,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因症状感到痛苦。

4、治疗反应

癔症对心理治疗如暗示疗法反应良好,症状可迅速缓解。精神分裂症需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利培酮片、奥氮平片、阿立哌唑口崩片等,心理治疗仅作为辅助手段。癔症患者预后较好,精神分裂症易复发且需终身管理。

5、社会功能

癔症患者发作间期可维持基本生活能力,职业功能受影响较小。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病程进展会出现明显社交障碍和劳动能力丧失。癔症症状具有目的性,可能获取关注或逃避责任,精神分裂症症状无明确目的性。

建议出现精神症状时及时至精神科就诊,通过详细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两类疾病均需专业干预。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家属应提供情感支持但不过度关注症状,配合医生完成规范化治疗计划。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如何区分肛裂和痔疮?

肛裂和痔疮可通过发病位置、典型症状及体征进行区分。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和便后滴鲜血;痔疮是直肠下端静脉丛淤血形成的团块,常见无痛性便血、肛门肿物脱出及瘙痒。两者在病因、治疗方式上也有明显差异。

1、发病位置

肛裂多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因该区域血供较差不易愈合;痔疮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肛裂的裂口通常呈线性,而痔疮表现为静脉团块凸起。

2、疼痛特点

肛裂疼痛具有典型的三联征:排便时剧烈刀割样疼痛、便后短暂缓解、随后出现持续性灼痛;痔疮通常为无痛性便血,仅当发生血栓性外痔或嵌顿时才会出现剧烈疼痛。肛裂疼痛程度往往与裂口深度相关。

3、出血特征

肛裂出血量少,表现为便后厕纸染血或滴鲜血,血液不与粪便混合;痔疮出血可呈喷射状或滴落,内痔出血量可能较大,长期出血可导致贫血。外痔一般不出血,但擦破后可能渗血。

4、伴随症状

肛裂常伴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排便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痔疮多见肛门坠胀感、潮湿瘙痒及肿物脱出。肛裂患者因恐惧疼痛可能刻意抑制排便,进而加重便秘;痔疮脱出物需手动还纳或无法还纳时需警惕嵌顿风险。

5、体征差异

肛裂肛门检查可见哨兵痔和裂口,指检可能诱发剧痛;痔疮肛门镜可见齿状线附近静脉曲张团块,外痔可直接观察到肛周皮下紫蓝色肿块。肛裂慢性期可能形成肛乳头肥大,而痔疮长期脱垂会导致黏膜糜烂。

日常应注意保持排便通畅,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饮用1500-2000毫升水,避免久坐久蹲。肛裂急性期可温水坐浴缓解痉挛,痔疮脱出需及时手法复位。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肿物无法还纳,建议尽早就诊肛肠外科,必要时接受肛裂切除术或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治疗。两类疾病均需规范处理以防复发。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红眼病 肺结节病 高镁血症 屈光参差 日光性皮炎 腹股沟肉芽肿 过敏性血管炎 胫前动脉损伤 导管内乳头状瘤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