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一岁半宝宝舌头上起了口疮溃疡怎么办?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肖炬 住院医师
唐河县城关医院
立即预约
滕圣元 住院医师
肥城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口疮怎么治好的快?

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局部用药、调整饮食、缓解压力、补充维生素等方式治疗。口疮通常由口腔黏膜损伤、免疫力下降、营养缺乏、精神紧张、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卫生

每日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口腔,饭后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减少细菌滋生。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刺激溃疡面。可选择儿童专用无氟牙膏减轻刺激,配合牙线清理食物残渣。

2、局部用药

疼痛明显时可使用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局部麻醉,促进愈合可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继发感染时需涂抹曲安奈德口腔软膏,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含漱液。顽固性溃疡可尝试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

3、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柑橘类、菠萝等酸性水果以及坚果类坚硬食物。选择常温的南瓜粥、蒸蛋羹等软质食物,适量饮用冷藏酸奶缓解疼痛。烹饪时减少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调料,增加富含锌的牡蛎、猪肝等食材。

4、缓解压力

长期焦虑会降低唾液分泌量,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工作间隙可进行肩颈放松操,每周保持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

5、补充维生素

反复发作需检测血清维生素水平,缺乏维生素B2可服用核黄素磷酸钠片,维生素B12缺乏需肌注钴胺素。日常可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摄入,复合维生素B片建议餐后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需避免空腹饮用。

治疗期间忌烟酒及过烫饮食,避免用舌头频繁触碰溃疡面。长期不愈或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时需排查白塞病等全身性疾病。建议使用硅胶材质护齿垫防止夜间咬伤黏膜,餐后及时清洁义齿或矫正器。愈合后继续补充维生素B族1-2个月预防复发,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鹅口疮是怎么引起的?

鹅口疮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治疗、调整用药、加强口腔护理等方式改善。

1、白色念珠菌感染

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导致,这种真菌常存在于口腔黏膜。当口腔菌群失衡时,白色念珠菌可能大量繁殖并侵袭黏膜,形成乳白色斑块。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口腔贴片或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伴随症状包括口腔灼痛、进食困难,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哭闹。

2、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或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时,易发生鹅口疮。免疫力下降会减弱对真菌的防御能力,导致黏膜屏障受损。建议家长注意儿童营养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或匹多莫德颗粒调节免疫。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反复感染、乏力等症状。

3、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可能破坏口腔正常菌群,抑制有益细菌而对念珠菌无影响,造成真菌过度生长。使用抗生素超过7-10天者风险较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配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此类患者常伴有腹泻等肠道菌群失调表现。

4、口腔卫生不良

奶瓶喂养未彻底消毒、成人假牙清洁不彻底等情况可能增加真菌感染风险。家长需每日用碳酸氢钠溶液为婴幼儿清洁口腔,成人假牙佩戴者应使用假牙清洁片浸泡消毒。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口腔黏膜充血,严重时斑块融合成片。

5、糖尿病控制不佳

血糖过高会改变口腔环境,促进念珠菌生长。糖尿病患者唾液糖分含量升高,为真菌提供营养。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或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此类患者往往伴有口干、多饮等典型糖尿病症状。

鹅口疮患者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哺乳期母亲需注意乳头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少黏膜刺激。婴幼儿用具需每日煮沸消毒,成人避免吸烟饮酒。若口腔白斑持续不消退或范围扩大,应及时到口腔科或感染科就诊,避免继发食管念珠菌病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严格控制饮食。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鹅口疮自己会好吗?

鹅口疮一般不会自愈,需要及时治疗。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可能伴随疼痛或进食困难。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反复发作。

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幼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症状较轻时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白色斑膜,擦除后可见充血黏膜。若未及时干预,真菌可能向咽喉、食管蔓延,导致吞咽困难或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因免疫系统未完善,更易出现反复感染。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鹅口疮,如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氟康唑口服溶液等。日常需注意口腔清洁,哺乳期婴幼儿的奶瓶、奶嘴应每日消毒。成人患者应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黏膜的行为。免疫功能异常者需同时治疗基础疾病。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鹅口疮复发的关键。婴幼儿喂食后可用温水清洁口腔,成人应定期更换牙刷。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破坏口腔菌群平衡。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口腔白斑持续不消退或范围扩大时,应及时到口腔科或感染科就诊。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鹅口疮怎么处理?

宝宝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用药、调整喂养方式、增强免疫力、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进食困难等症状。

1、保持口腔清洁

用无菌纱布蘸取温水或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宝宝口腔黏膜,每日重复进行2-3次。哺乳前需清洁母亲乳头及乳具,避免交叉感染。鹅口疮可能与哺乳器具消毒不彻底有关,通常伴随口腔黏膜充血症状。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或选用克霉唑口腔贴片。鹅口疮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有关,常出现拒食哭闹症状。禁止自行使用龙胆紫等刺激性药物。

3、调整喂养方式

暂停添加辅食,改用温凉流质饮食。母乳喂养者需控制单次哺乳时长,人工喂养应将奶嘴孔径调小。鹅口疮患儿可能因口腔疼痛出现脱水症状,家长需观察尿量变化。

4、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维生素D补充,早产儿可遵医嘱使用免疫调节剂。鹅口疮在免疫功能低下婴儿中更易复发,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和精神状态。

5、就医治疗

若病变扩散至咽喉或伴随发热,需及时进行真菌培养检查。顽固性鹅口疮可能需口服氟康唑颗粒,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鹅口疮患儿衣物应单独烫洗,避免使用安抚奶嘴。哺乳母亲需限制高糖饮食,人工喂养者每次使用后需煮沸消毒奶瓶。观察宝宝口腔变化,若白色斑块48小时内未消退或出现拒饮嗜睡,须立即就诊。恢复期可适量补充婴幼儿益生菌制剂,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鹅口疮反复的原因?

鹅口疮反复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真菌耐药等因素有关。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表现为口腔内白色斑块,常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较弱人群。

1、口腔卫生不良

口腔清洁不彻底会导致食物残渣堆积,为白色念珠菌繁殖提供环境。婴幼儿奶瓶消毒不彻底、成人义齿清洁不足均可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家长每日用软布清洁婴儿口腔,成人应定期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义齿佩戴者需每晚浸泡消毒。

2、免疫力低下

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化疗患者,其T细胞功能受损难以抑制真菌增殖。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口腔黏膜广泛白膜伴灼痛,需联合使用氟康唑胶囊和制霉菌素含漱液,同时建议监测CD4细胞计数。

3、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导致念珠菌过度生长。常见于反复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的人群,表现为舌苔增厚伴味觉异常。治疗需停用非必要抗生素,配合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4、糖尿病控制不佳

血糖过高时唾液含糖量增加,促进真菌定植。糖尿病患者口腔常出现不易剥离的乳白色伪膜,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6-7mmol/L,局部涂抹克霉唑口腔药膜效果较好。

5、真菌耐药

不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可能导致白色念珠菌耐药。对氟康唑耐药者可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溶液,严重时需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预防鹅口疮反复需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喂养器具应每日煮沸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者用药后及时漱口。出现口腔白膜持续不褪或伴随吞咽疼痛时,应及时到口腔科或感染科就诊,避免自行延长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肾衰 麻疹 肺大泡 肝结核 脑水肿 脐带绕颈 外阴肿瘤 肠吸收不良 胫后动脉损伤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