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肾炎

尿蛋白+1IGA肾炎能不能治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尿蛋白TRACE严重吗?

尿蛋白TRACE通常提示尿液中有微量蛋白质,多数情况下不严重,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尿蛋白异常可能由剧烈运动、发热、体位性蛋白尿、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因素引起。

1、剧烈运动

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暂时性尿蛋白升高,属于生理性改变。运动时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会使蛋白质滤过增加,通常休息后复查可恢复正常。建议避免过度运动后立即检测尿常规,重复检测前保持充足休息。

2、发热

体温升高可能引起肾小球通透性暂时性改变,导致微量蛋白尿。感染性疾病痊愈后,尿蛋白通常会自行消失。发热期间需保证水分摄入,体温恢复正常后复查尿常规。

3、体位性蛋白尿

常见于青少年长时间站立后,卧位时尿蛋白消失。这种良性情况与脊柱前凸压迫左肾静脉有关,无须特殊治疗。建议晨起后排尿检测,避免直立活动后留取尿标本。

4、肾小球肾炎

可能伴随血尿、水肿或高血压,需完善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检查。治疗可选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或百令胶囊等药物,同时限制食盐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

5、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厄贝沙坦片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同时需严格控糖饮食。

发现尿蛋白TRACE应避免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左右。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红肉摄入。建议每月复查尿常规,持续异常需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若伴随水肿或泡沫尿增多应及时就诊肾内科。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糖尿病尿蛋白+1怎么回事?

糖尿病尿蛋白+1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肾病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使尿液中漏出蛋白。患者可能伴随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时,炎症反应可能使尿蛋白暂时性增加,通常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高血压肾病则因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蛋白尿,可能伴随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控制血糖、血压,必要时使用保护肾脏药物如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缬沙坦胶囊等。

日常需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尿蛋白水平。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怀孕尿蛋白1十正常吗?

怀孕期间尿蛋白1+属于轻度异常,需结合临床评估。尿蛋白阳性的常见原因有妊娠期生理变化、尿路感染、妊娠期高血压、肾脏疾病、标本污染等。

1、妊娠期生理变化

孕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可能导致暂时性蛋白尿,尤其常见于孕中晚期。这种生理性蛋白尿通常呈间歇性,尿蛋白定量小于300mg/24h,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时间,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变化。

2、尿路感染

妊娠期泌尿系统解剖结构改变易引发感染,可能出现尿蛋白伴白细胞阳性。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需进行尿培养检查。治疗可选用头孢克洛、磷霉素氨丁三醇等孕期安全抗生素,同时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ml。

3、妊娠期高血压

尿蛋白是子痫前期的重要预警指标,可能伴随血压升高和水肿。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每日测量2次并记录。出现视物模糊、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使用拉贝洛尔等降压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4、肾脏疾病

原有慢性肾炎等基础肾病可能在孕期加重,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需完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肾内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需严格评估胎儿安全性。

5、标本污染

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标本可能导致假阳性,建议清洁外阴后留取中段尿复查。采集晨起第一次排尿标本更准确,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留尿。重复检测2-3次仍阳性方有临床意义。

孕妇发现尿蛋白1+应完成血压测量、水肿评估等基础检查,建议3天后复查尿常规。日常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g,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避免长时间站立,每2小时变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如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右上腹痛等子痫前期征兆,需立即急诊处理。定期产检时需向医生详细反馈所有身体异常变化,必要时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明确病情程度。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尿蛋白高的原因是什么?

尿蛋白高可能由剧烈运动、饮水不足、妊娠期生理变化、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原因引起。

1、剧烈运动

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一过性尿蛋白升高,与肌肉代谢产物增加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通常休息24-48小时后复查尿常规可恢复正常,无须特殊治疗,建议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2、饮水不足

机体脱水状态下尿液浓缩,可能造成尿蛋白检测假阳性。表现为尿量减少且颜色加深,通过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多数情况下复查指标可转阴。长期饮水不足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3、妊娠期生理变化

妊娠中晚期肾小球滤过率代偿性增高,部分孕妇可能出现生理性蛋白尿。通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300毫克,无伴随水肿或高血压,产后6周内多自行消失。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

4、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常见血尿伴蛋白尿,部分患者有眼睑浮肿或乏力症状。临床常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严重者需采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

5、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发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进展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除控制血糖外,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延缓肾功能恶化。

建议尿蛋白异常者避免高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优质蛋白。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若持续出现泡沫尿或下肢水肿,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完善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等检查。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小儿尿蛋白高的原因?

小儿尿蛋白高可能由剧烈运动、发热、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病等原因引起。

一、剧烈运动

儿童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尿蛋白升高,属于生理性蛋白尿。运动时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通常休息数小时后尿蛋白可自行恢复正常。家长无需过度紧张,建议避免让孩子在尿检前进行高强度运动,复查尿常规时应选择晨起中段尿。

二、发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能引发热性蛋白尿,与发热时机体代谢产物增加及肾血管收缩有关。这种蛋白尿多为轻度,随着体温下降逐渐消失。家长需注意及时退热并补充水分,若发热消退后尿蛋白持续存在,需考虑病理性因素。

三、肾病综合征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导致持续性蛋白尿的常见病因,可能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水肿。需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液检查确诊,常用泼尼松、他克莫司等药物控制病情,严重时需使用环磷酰胺。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血尿伴蛋白尿,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有关。患儿可能出现眼睑浮肿、尿量减少,需检测抗链O抗体确诊,治疗以控制感染、限制盐分摄入为主,必要时使用利尿剂。

五、遗传性肾病

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病可导致进行性蛋白尿,常伴有血尿及听力视力异常,与IV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相关。此类患儿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血压和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最终可能需肾脏替代治疗。

发现儿童尿蛋白异常时,家长应记录孩子每日尿量变化,观察有无水肿或排尿异常。饮食上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不过量,推荐鸡蛋、鱼肉等易消化蛋白,限制腌制食品。避免使用可能伤肾的药物,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若尿蛋白持续阳性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肾内科就诊,完善尿蛋白电泳、肾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适量饮水,避免过度疲劳。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肠痉挛 鼻前庭炎 肝纤维化 急性膀胱炎 登革出血热 急性牙髓炎 肾上腺肿瘤 脱发性毛囊炎 后天性掌跖角化病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