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多数属于生理性改变,危害主要包括继发感染、接触性出血、心理压力及可能掩盖宫颈病变。主要风险因素有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异常、机械损伤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1、继发感染柱状上皮外移区域易受病原体侵袭,可能引发宫颈炎、盆腔炎。需定期妇科检查,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抗宫炎片或盐酸多西环素。
2、接触性出血糜烂面血管裸露可能导致同房后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可考虑微波治疗,同时排除宫颈癌变,常用药物有云南白药胶囊、断血流片及维生素K1注射液。
3、心理压力错误认知可能导致焦虑情绪。建议通过阴道镜检查明确性质,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缓解过度担忧,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
4、掩盖病变糜烂外观可能干扰宫颈癌筛查结果。每年应进行TCT和HPV联合筛查,高级别病变需行LEEP刀手术,相关药物包括干扰素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阴道冲洗,同房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风险,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1-2年进行宫颈癌筛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