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尿脓毒血症可以治好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脓毒血症与败血症区别?

脓毒血症与败血症均属于严重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但脓毒血症特指感染灶明确且伴随化脓性改变,败血症则强调病原微生物入血并繁殖。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感染源定位、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风险。

1. 感染源定位

脓毒血症通常存在明确的局部化脓性感染灶,如肺脓肿、腹腔脓肿或伤口感染,病原体通过炎症介质释放引发全身反应。败血症可能无明确局部病灶,病原体直接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常见于导管相关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2. 病理机制

脓毒血症以化脓性炎症为主导,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组织坏死液化。败血症核心是病原体血行播散,内毒素或外毒素诱发细胞因子风暴,更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3. 临床表现

脓毒血症患者除高热寒战外,多伴有感染部位红肿热痛等局部体征。败血症常见瘀点瘀斑、肝脾肿大等血源性播散表现,休克发生概率更高且进展更快。

4. 实验室指标

脓毒血症血培养阳性率约40%,降钙素原显著升高但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超过80%,常伴血小板急剧下降、乳酸水平升高及凝血功能异常。

5. 并发症风险

脓毒血症易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局部脓肿扩散。败血症更易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远隔器官损伤,病死率可达30%以上。

对于疑似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患者,应立即进行血培养、炎症指标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脓毒血症强调感染灶引流清创,败血症需加强血流动力学支持。恢复期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适度活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炎症指标,避免继发感染。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时须及时复诊。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一岁七个月的宝宝脓毒血症是什么病?

脓毒血症是由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一岁七个月幼儿发病多与免疫力低下、感染灶扩散有关。主要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疫苗接种反应,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皮肤瘀斑及循环衰竭。

1、呼吸道感染:

幼儿鼻腔短小、免疫功能不完善,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易通过上呼吸道侵入血液。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咳嗽流涕,但病原体入血后会出现寒战高热,需及时进行血培养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2、消化道感染:

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经污染食物进入肠道后,可能穿透肠粘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患儿常伴随腹泻呕吐,粪便中可见黏液脓血。治疗需补充电解质同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严重脱水需住院监护。

3、皮肤软组织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湿疹破溃处或蚊虫叮咬伤口入侵,局部可能出现化脓性病灶。当感染扩散至血液时,伤口周围会出现放射状红晕,需彻底清创并联合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4、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畸形患儿更易发生大肠杆菌逆行感染,表现为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细菌经肾脏滤过后进入血流会引起腰痛症状,确诊需尿培养配合超声检查,治疗多选用三代头孢菌素。

5、疫苗接种反应:

免疫接种后短暂菌血症属于罕见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卡介苗接种后2-3周。特征为接种部位溃疡合并腋下淋巴结肿大,多数可自愈但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患儿确诊后需严格卧床休息,维持室内25℃恒温环境。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米粥、蒸蛋等低渣食物,每日分6-8次少量喂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含锌食物促进免疫修复,如牡蛎粉、猪肝泥。注意观察尿量及意识状态,出现抽搐或尿量减少需立即返院复查。痊愈后建议定期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接种疫苗需间隔3个月以上。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脓毒血症一般寿命多长?
脓毒血症的寿命长短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及时性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脓毒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 1、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预后。轻度脓毒血症通过及时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治疗,患者通常能够完全康复,寿命不受明显影响。中度脓毒血症可能伴随器官功能障碍,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液体复苏和器官支持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长期健康问题。重度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导致寿命缩短。 2、治疗的及时性和规范性对预后至关重要。早期识别脓毒血症的症状,如发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并及时就医,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源、使用广谱抗生素、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或手术治疗。 3、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脓毒血症的预后通常较差。这些患者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4、脓毒血症的康复期管理同样重要。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器官功能恢复情况,预防感染复发。康复期间应注意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感染。 脓毒血症的寿命长短因人而异,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良好的康复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应加强预防措施,避免感染。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脓毒血症最佳治疗时间?
脓毒血症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发病后的6小时内,尽早识别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脓毒血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早期治疗包括抗生素使用、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支持。 1、抗生素治疗:在确诊脓毒血症后,应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体进行调整,通常在1小时内开始给药。抗生素的及时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源,减少细菌毒素的释放。 2、液体复苏:脓毒血症患者常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和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液体复苏的目标是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通常在3小时内完成初始液体复苏。液体复苏的量和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调整。 3、器官功能支持:脓毒血症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早期支持治疗至关重要。机械通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用于维持血压,肾脏替代治疗用于急性肾损伤患者。器官功能支持的目标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器官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不仅包括抗生素、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支持,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提高脓毒血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具备快速反应和综合治疗的能力,确保患者在最佳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治疗。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脓毒血症鉴别诊断?
脓毒血症的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控制感染和器官功能支持为主。疑似脓毒血症的患者应尽快就医,通过血培养、炎症标志物检测等手段明确感染源,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抗生素、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措施。 1、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患者可能伴有感染部位的局部症状,如肺炎患者的咳嗽、胸痛,或尿路感染患者的尿频、尿急。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少尿、皮肤花斑等器官功能障碍表现。 2、实验室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血培养是确诊脓毒血症的金标准,但结果需要一定时间。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是常用的炎症标志物,有助于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测可评估器官功能状态。 3、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感染部位。胸部X线或CT可用于排查肺部感染,腹部超声或CT可检查腹腔内感染,盆腔超声可评估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必要时可通过腰椎穿刺、脓肿穿刺等侵入性检查获取感染证据。 4、脓毒血症的治疗目标为控制感染和支持器官功能。抗生素是治疗核心,常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液体复苏是纠正休克的关键,常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用于维持血压。 5、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通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用于急性肾损伤患者。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有助于维持机体代谢需求。 脓毒血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一旦出现疑似脓毒血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全面的检查和治疗。医院应建立脓毒血症快速反应团队,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率。同时,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脓毒血症的发生率。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便秘 铅中毒 食管憩室 关节结核 固定性药疹 罗阿丝虫病 跟腱后滑囊炎 眶下间隙感染 扁桃体恶性肿瘤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