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肺炎

怀疑有肺炎的检查项目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确诊甲亢需要做什么检查项目?

确诊甲亢通常需要做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

甲状腺功能检查是诊断甲亢的基础项目,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反映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异常。甲状腺超声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和血流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结节或肿大。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能评估甲状腺的摄碘功能,鉴别不同类型的甲亢。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测,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甲亢患者应避免摄入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扁桃体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从3个检查人群急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急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均需根据病情选择相应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扁桃体炎的基础方法,医生通过视诊可观察扁桃体充血、肿大及表面分泌物情况,触诊可判断颌下淋巴结是否肿大。实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急性期多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慢性期可能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影像学检查如颈部超声有助于鉴别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并发症,CT检查适用于疑似深部组织感染的患者。儿童患者需重点排除链球菌感染,孕妇应避免放射性检查,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完善免疫相关检测。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持续发热或吞咽困难应及时复查。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肾炎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肾炎患者通常需要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免疫学检查和肾穿刺活检等项目。肾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尿常规

尿常规是诊断肾炎的基础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判断肾脏损伤程度。急性肾炎患者尿液中常出现血尿和蛋白尿,慢性肾炎可能表现为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尿比重和酸碱度异常也能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2、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等指标,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异常多出现在肾炎中晚期,肌酐清除率下降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动态监测肾功能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速度,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3、肾脏超声

肾脏超声能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血流情况,排除结石、肿瘤等结构性病变。急性肾炎早期肾脏可能增大,慢性肾炎晚期会出现肾脏萎缩。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辅助判断肾血管病变程度。

4、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包含抗核抗体、补体C3/C4、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项目,用于鉴别自身免疫性肾炎。IgA肾病患者的血清IgA水平常升高,狼疮性肾炎可检出抗双链DNA抗体。这些指标对明确肾炎病因和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5、肾穿刺活检

肾穿刺活检是确诊肾炎类型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肾小球病变性质。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检测免疫复合物沉积,电镜查看超微结构改变。该检查能准确区分微小病变型、膜性肾病等病理类型,指导精准治疗。

确诊肾炎后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禁用肾毒性药物,遵医嘱规范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建议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病情变化时及时就诊。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常规有哪些项目?

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1、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反映携氧能力。数值异常可能与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高原适应有关,需结合血红蛋白值综合判断。

2、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浓度直接反映血液携氧效率,是诊断贫血的核心参数。缺铁性贫血时该指标显著降低,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数值异常升高。检测时需注意采血部位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3、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总数体现机体免疫状态,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或白血病,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放射线损伤或药物副作用相关。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生理性增高,需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4、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占比增高提示急性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病毒感染或结核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可能与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有关,单核细胞异常需警惕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或慢性炎症。

5、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数量异常可导致出血或血栓风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数值显著降低,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指标异常升高。某些抗凝药物或自身免疫疾病也会影响血小板水平。

血常规检查前应保持正常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空腹并非必需条件但建议统一采血时间,女性月经期可能影响红细胞相关指标。若结果异常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定期监测血常规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常规检查什么项目?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项目,主要用于评估贫血、感染、炎症及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是临床最基础的血液检查之一,通过采集静脉血或指尖血检测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值和形态。红细胞相关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反映携氧能力,数值降低可能提示贫血,升高可能与脱水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分类计数可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感染常伴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多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减少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增多可能与骨髓增殖性疾病相关。部分检查还包含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等参数,辅助鉴别贫血类型。仪器检测的同时会生成血细胞形态学报告,观察细胞大小、染色等特征,对白血病、疟疾等疾病有提示作用。

检查前无须空腹,但剧烈运动、情绪紧张可能影响结果。若发现异常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行骨髓穿刺、铁代谢检查等明确病因。日常应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保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摄入,定期复查监测指标变化。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肝炎 绝育 鼻硬结病 恶性葡萄胎 固定性药疹 睾丸鞘膜积液 肩峰下滑囊炎 肌无力综合征 疱疹性咽峡炎 纹状体黑质变性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