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想了解下手足口病都有什么症状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手足口病发烧怎么降温 四个退烧方法控制手足口病病情?

手足口病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调整饮食、保持清洁等方式缓解。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发热是常见症状之一。物理降温可使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药物降温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退热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调整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清洁需及时更换汗湿衣物,用温水清洗皮肤,防止继发感染。患儿口腔疱疹可能导致进食疼痛,可少量多次喂食温凉流质食物。

发热期间建议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症状。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发病周期大概多久?

手足口病发病周期一般为7-10天,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病程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疱疹期和恢复期。潜伏期通常为3-5天,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前驱期持续1-2天,可能出现低热、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疱疹期持续3-5天,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部分患儿伴有发热。恢复期约2-3天,疱疹逐渐消退,症状缓解。多数患儿症状较轻,7-10天内可自愈,少数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患病期间应保持患儿隔离,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应该怎么护理?

手足口病可通过隔离消毒、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等方式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护理重点在于防止交叉感染和缓解症状。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并每日煮沸消毒,衣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清洗。口腔疱疹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皮肤疱疹避免抓挠并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护理期间保持室内通风,患儿衣物选择纯棉材质以减少皮肤摩擦。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打手足口病疫苗好处告诉你?

手足口病疫苗一般建议接种,可有效预防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EV71型病毒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能中和病毒并阻止其感染。临床数据显示疫苗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重症发生概率。疫苗采用灭活工艺制备,安全性经过严格验证,常见不良反应仅为接种部位红肿或低热。适龄儿童需接种两剂次,间隔一个月完成基础免疫程序。

建议家长在儿童满6月龄后尽早安排接种,流行季节前完成全程免疫效果更佳。日常仍需做好手卫生和物品消毒等防护措施。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得了手足口病吃什么利于康复?

手足口病患者可以适量吃鸡蛋羹、西蓝花、苹果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口腔、手、足等部位会出现疱疹或溃疡,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鸡蛋羹富含优质蛋白,有助于组织修复;西蓝花含有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能增强免疫力;苹果富含果胶和水分,可缓解口腔不适。药物方面,利巴韦林颗粒能抑制病毒复制,开喉剑喷雾剂可缓解咽喉肿痛,康复新液能促进黏膜修复。避免食用辛辣、坚硬或过烫食物,以免刺激溃疡。

患病期间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餐具需单独消毒。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狂犬病 蜂窝织炎 声带麻痹 肺假性淋巴瘤 肛门直肠脓肿 结肠重复畸形 老年性白内障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