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脏支架需要住几天院?
做心脏支架手术通常需要住院3到5天,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医院安排有所不同。术后需密切观察,确保无并发症发生。
1、术前准备
心脏支架手术前,患者需进行一系列检查,如心电图、血液化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等,评估心脏状况。术前需禁食6-8小时,医生会告知具体注意事项。术前准备充分,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2、手术过程
心脏支架手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的冠状动脉,撑开血管以恢复血流。手术时间约为1-2小时,患者全程清醒但无痛感。术后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3、术后观察
术后24小时是重点观察期,医护人员会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指标,确保无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轻微胸痛或不适,通常无需担心。若出现严重症状,如持续胸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告知
4、出院标准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且能自主活动时,医生会安排出院。出院前,医生会开具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患者需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
5、术后护理
出院后,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如散步或慢跑,有助于恢复。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确保健康安全。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适应症?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的患者,通过支架植入恢复血流,改善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涂层支架、金属裸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1、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主要适应症。冠状动脉狭窄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支架植入术通过扩张狭窄部位,恢复血流,缓解症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是紧急治疗手段,可迅速开通阻塞血管,挽救心肌。
2、药物涂层支架是常用的支架类型,表面涂有抗增殖药物,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率。金属裸支架则不含药物涂层,适用于对药物涂层过敏或需要短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植入后逐渐被人体吸收,适用于年轻患者或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
3、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氯吡格雷则通过阻断血小板ADP受体,增强抗血小板效果。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支架通畅性和药物疗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有效手段,通过支架植入恢复血流,改善症状。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确保支架通畅性和药物疗效,预防再狭窄和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做了心脏支架能活多久?
做了心脏支架后,患者的寿命取决于术后管理、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基础疾病的控制程度。心脏支架手术能恢复血流缓解症状,但术后需长期服药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1、规范药物治疗:心脏支架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他汀类降脂药控制血脂,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脏负荷。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不能擅自停药换药。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是关键步骤,每天食盐摄入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比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
3、危险因素控制:控制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 mmol/L。定期监测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保持在1.8 mmol/L以下。
4、定期随访监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门诊复查,此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及支架情况。出现胸痛气促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
5、心理调整: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倾诉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家人需给予支持理解,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心脏支架术后患者平均寿命与正常人相近甚至较长,关键在于术后管理。坚持服药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心理调适,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长期规范管理不仅能延长寿命,更能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青光眼患者禁用的药物?
青光眼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升高眼压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皮质类固醇和血管扩张剂。治疗青光眼的关键在于控制眼压,避免使用这些药物有助于防止病情恶化。青光眼患者应定期监测眼压,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可能导致瞳孔散大和房水流出受阻,从而升高眼压。常见的抗胆碱能药物包括阿托品、东莨菪碱和苯海拉明。青光眼患者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尤其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
2、皮质类固醇: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可能导致眼压升高,甚至诱发青光眼。常见的皮质类固醇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青光眼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监测眼压,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3、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血管,可能增加眼内血流量,进而升高眼压。常见的血管扩张剂包括硝酸甘油、硝普钠和肼屈嗪。青光眼患者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尤其是在眼压控制不佳的情况下。
4、其他药物:某些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和抗癫痫药也可能影响眼压。青光眼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咨询确保用药安全。
青光眼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眼压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升高眼压的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防止视力进一步损害。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情绪稳定和适度运动,以辅助控制眼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病史、眼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治疗包括药物降眼压、激光虹膜周切术或手术治疗。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眼痛、视力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发作时间、诱因、既往眼病史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表现为突发性眼痛、视力急剧下降,伴有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多在傍晚或夜间发作。
2、眼科检查:测量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通常显著升高,常超过40mmHg。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散大、虹膜膨隆。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关闭。
3、辅助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可清晰显示前房角结构,有助于明确房角关闭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评估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辅助判断视神经损害程度。
4、鉴别诊断:需要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结膜炎、急性前葡萄膜炎等疾病相鉴别。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常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但眼压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前房可见炎症细胞。急性结膜炎以眼部异物感、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视力一般不受影响,眼压正常。急性前葡萄膜炎多伴有眼部充血、房水混浊,但眼压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5、治疗措施:急性发作期首选药物治疗,包括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全身使用乙酰唑胺或甘露醇等。激光虹膜周切术可预防急性发作,适用于对侧眼或缓解期患眼。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有效预防视力损害和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眼科检查和治疗。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远视眼、浅前房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