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 鼻炎

患者年龄:28发病时间:5--6年主要表现:每天靠鼻方的两眼角很痒,耳朵里边也痒的好难受,每天都用棉签去掏,棉签都伸进去一半多,请问是怎么回事医生诊断及化验结果: 补充问题1:(2011-04-26 07:30:40) 我去看过医生,都说是跟我的鼻炎有关,请问是有关吗

| 4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耳屎掏不出来怎么办?

耳屎掏不出来可通过软化耳屎、使用专业工具、就医处理等方式解决。耳屎堵塞通常由耳道狭窄、耳屎分泌过多、不当掏耳习惯等原因引起。

1、软化耳屎:使用滴耳液软化耳屎是常见方法。例如,将3-5滴橄榄油或碳酸氢钠溶液滴入耳道,每日两次,持续3-5天。软化后的耳屎更容易排出,避免硬掏导致耳道损伤。

2、专业工具:使用医用耳勺或耳镊清理耳屎时,需确保工具清洁并避免深入耳道。建议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操作,避免损伤耳膜。使用前可用酒精消毒工具,减少感染风险。

3、就医处理:若耳屎堵塞严重或伴有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通过耳镜检查明确堵塞程度,并使用专业设备如吸引器或冲洗器清除耳屎,确保安全有效。

4、预防措施:避免频繁掏耳,减少耳道刺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水分滞留导致耳屎硬化。定期检查耳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耳屎堆积。

5、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耳屎分泌。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减少耳道压力。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有助于维持耳道健康。

日常护理中,保持耳道清洁与干燥是关键。软化耳屎与使用专业工具可有效解决耳屎堵塞问题,但需注意操作安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是必要的。通过改善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可预防耳屎堆积,维护耳道健康。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下眼角脂肪粒怎么去除?

下眼角脂肪粒可通过热敷、局部药物涂抹、激光治疗、化学剥脱、手术切除等方式去除。脂肪粒通常由油脂分泌过多、皮肤代谢异常、护肤品使用不当、毛囊角化异常、遗传等因素引起。

1、热敷:用温热毛巾敷在脂肪粒部位,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皮肤角质,有助于脂肪粒的消退。坚持一段时间后,较小的脂肪粒可能会自行脱落。

2、局部药物涂抹:使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水杨酸软膏等药物。维A酸乳膏每晚睡前涂抹一次,注意避开眼部周围;阿达帕林凝胶每日一次,薄涂于患处;水杨酸软膏每日2-3次。这些药物可促进角质剥脱,改善毛囊角化,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激光治疗: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或铒激光治疗。二氧化碳激光通过气化作用去除脂肪粒,术后需注意防晒;铒激光可精确去除病变组织,恢复期较短。激光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根据脂肪粒大小和数量决定治疗次数。

4、化学剥脱:使用果酸、水杨酸等化学剥脱剂。果酸浓度控制在20%-35%,水杨酸浓度控制在20%-30%。化学剥脱可促进表皮更新,改善皮肤质地,但需注意术后护理,避免阳光直射。治疗间隔为2-4周,根据皮肤反应调整疗程。

5、手术切除:对于较大的脂肪粒,可采用手术切除。局部麻醉后,用无菌针头或手术刀切开皮肤,挤出内容物,必要时缝合伤口。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手术切除效果立竿见影,但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坚果等,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适量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油脂分泌。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使用温和的护肤品,注意眼部清洁,预防脂肪粒的形成。若脂肪粒持续增多或伴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内眼角长息肉怎么消除?

内眼角长息肉可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热敷等方式消除,通常由眼部炎症、感染、慢性刺激等原因引起。

1、眼部炎症:慢性结膜炎或角膜炎可能导致内眼角息肉形成。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每日3-4次,每次1-2滴,可缓解炎症。热敷也有助于减轻症状,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2、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息肉。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每日3次,每次1滴,可抑制病毒复制。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防止感染扩散。

3、慢性刺激: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或眼部异物刺激可能导致息肉。暂停佩戴隐形眼镜,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2滴,缓解眼部不适。定期清洁眼镜,避免异物刺激。

4、过敏反应:眼部过敏可能引发息肉。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奥洛他定滴眼液、依美斯汀滴眼液,每日2次,每次1滴,缓解过敏症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减少过敏反应。

5、手术切除:对于较大或反复发作的息肉,手术切除是有效方法。常见手术方式包括激光切除术和冷冻切除术。激光切除术通过高能量激光烧灼息肉,冷冻切除术通过低温冷冻破坏息肉组织。术后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定期更换隐形眼镜护理液,有助于预防内眼角息肉的形成。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有助于眼部健康。适当进行眼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眼角红色的肉变大是怎么回事?

眼角红色的肉变大可能由结膜炎、睑缘炎、泪囊炎、眼部外伤、眼部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结膜炎:结膜炎是结膜组织的炎症,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3-4次,每次1-2滴;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4-6次,每次1-2滴。

2、睑缘炎:睑缘炎是眼睑边缘的炎症,可能与细菌感染、油脂分泌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睑红肿、瘙痒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每日2-3次涂抹于眼睑边缘;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3、泪囊炎:泪囊炎是泪囊的炎症,可能与鼻泪管阻塞、细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眼角红肿、压痛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氯霉素滴眼液,每日3-4次,每次1-2滴;严重时需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疏通泪道。

4、眼部外伤:眼部外伤可能导致眼角组织肿胀,通常伴有疼痛、淤血等症状。治疗可使用冰敷减轻肿胀,每次15-20分钟;避免揉搓眼睛,保持眼部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

5、眼部过敏:眼部过敏可能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红、瘙痒、流泪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抗过敏滴眼液如奥洛他定滴眼液,每日2次,每次1-2滴;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

日常饮食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有助于眼部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注意眼部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看过来,处理原则大揭晓?

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可通过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血运重建等方式治疗。非ST段抬高心梗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原因引起。

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和氯吡格雷片75mg/日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抗血小板治疗是基础治疗,需长期服用以降低复发风险。

2、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如依诺肝素1mg/kg,每日2次可抑制凝血酶活性,防止血栓扩展。抗凝治疗适用于中高危患者,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3、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日或比索洛尔片5mg/日可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β受体阻滞剂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

4、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舌下含服0.5mg/次或硝酸异山梨酯片10mg/次,每日3次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硝酸酯类药物适用于急性发作期,需注意血压监测。

5、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血运重建适用于高危患者,需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术式。

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血糖等指标,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颈肋 蚕豆病 多毛症 腹壁疝 鼻硬结病 气管肿瘤 乳腺结核 Terson综合征 乳头状囊腺瘤 Friedreich共济失调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