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科

网球肘痛能用中药敷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用苹果敷脸可以祛痘吗?

用苹果敷脸一般不能祛痘,苹果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可能对皮肤有轻微滋养作用,但无法直接消除痤疮。痤疮主要由毛囊角化异常、皮脂分泌过多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引起,需针对性治疗。

苹果中的天然果酸可能帮助软化角质层,促进表皮细胞更新,但浓度远低于临床使用的化学换肤剂。新鲜苹果切片外敷时,其水溶性成分难以穿透皮肤屏障发挥作用。部分人群敷用后可能因糖分残留导致细菌滋生,反而加重炎症反应。痤疮的病理基础涉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需要调节皮脂分泌、控制细菌繁殖并减轻炎症反应。苹果敷脸无法实现这些治疗目标,过度摩擦还可能刺激现有痘痘。

痤疮治疗需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方案。轻度痤疮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或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药物。中重度痤疮可能需要口服多西环素片、异维A酸软胶囊配合红蓝光治疗。日常护理应选用无油配方的护肤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若痘痘反复发作或伴有囊肿结节,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用菊花水敷眼睛好吗?

用菊花水敷眼睛可能有一定缓解眼部疲劳的作用,但存在感染风险,不建议自行操作。菊花含有黄酮类物质,对缓解结膜充血有轻微效果,但眼部皮肤薄弱,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

菊花水煎煮后滤液冷却至适宜温度,短暂湿敷可能帮助缓解干眼症或视疲劳引起的轻微不适。菊花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轻微抗炎作用,对熬夜或长时间用眼后的红血丝有收敛效果。需使用无菌纱布浸泡后敷于闭合的眼睑,每次不超过10分钟,每日1-2次为宜。但自行制备时难以保证水质和器具的无菌条件,可能引入绿脓杆菌等致病微生物。

眼部存在开放性伤口、麦粒肿等感染灶时绝对禁止使用。部分人群对菊科植物过敏,接触后可能出现眼睑水肿、瘙痒等过敏反应。糖尿病患者因角膜知觉减退,更容易发生 unnoticed 的角膜损伤。隐形眼镜佩戴者需先摘除镜片,避免菊黄素沉积造成镜片污染。儿童眼部防御机能未完善,老年人泪液分泌不足,这两类人群更易继发感染。

出现持续眼红、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日常护眼建议采用人工泪液替代,如玻璃酸钠滴眼液。保持用眼卫生,每用眼40分钟远眺休息,室内保持50%左右湿度。若需中药护眼,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灭菌处理的市售眼贴产品,避免自行配制草药制剂接触敏感的眼部组织。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眼睛过敏能用盐水敷吗?

眼睛过敏一般能用盐水敷,但需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且浓度不超过0.9%。眼睛过敏可能与花粉、尘螨等外界刺激物接触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痒、红肿等症状。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敷可帮助清洁眼周,稀释过敏原并缓解轻度炎症反应。操作时需将棉片浸透盐水后轻轻敷于闭合的眼睑上,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注意避免盐水直接接触眼球,敷后及时擦干残留液体。该方法对因季节性花粉或宠物皮屑引起的过敏性结膜炎有暂时舒缓作用。

若眼部出现明显刺痛、分泌物增多或视力模糊,则不宜继续盐水湿敷。这种情况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或角膜损伤,需立即停用并就医。部分人群对氯化钠存在敏感反应,湿敷后若出现灼热感加重或皮肤脱屑,也应停止使用。

眼睛过敏期间应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揉眼。可遵医嘱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等抗过敏药物,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盐水湿敷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打喷嚏、皮疹等全身反应时,建议到眼科进行过敏原检测及针对性干预。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小孩子手被一点开水烫着了能用牙膏敷吗?

小孩子手被开水烫伤后不能用牙膏敷。牙膏可能刺激皮肤并增加感染风险,烫伤后应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降温。

烫伤后皮肤屏障受损,牙膏中的摩擦剂、香料等成分可能刺激创面,薄荷醇等清凉成分虽短暂缓解疼痛,但会掩盖伤情。部分牙膏含氟化物或过氧化物,可能延缓愈合。家庭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持续冲洗10-15分钟可有效降低皮肤温度,避免热损伤向深层扩散。冲洗时水流不宜过急,水温保持在15-25摄氏度为宜,切忌使用冰水以免造成冻伤。

若烫伤后出现水疱破溃、皮肤发白或焦痂,或烫伤面积超过患儿手掌大小,需立即就医。儿童皮肤较薄,同等温度烫伤比成人更深,二度以上烫伤可能遗留瘢痕。自行挑破水疱、涂抹酱油、牙膏等偏方均可能干扰医生判断。冲洗后可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避免使用棉絮等易粘连材料。

日常需将热水瓶、电水壶等置于儿童无法触及处,餐桌避免铺设垂落桌布。轻度烫伤愈合期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避免抓挠结痂部位。恢复期间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皮肤修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发烧用生姜敷脚底有用吗??

小孩发烧用生姜敷脚底一般没有明确疗效,发热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生姜外敷可能刺激皮肤,婴幼儿皮肤娇嫩更需谨慎。

生姜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驱寒作用,但现代医学尚无证据表明外敷脚底能直接退热。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生理反应,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局部外敷难以影响核心体温。儿童发热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自限性疾病,若体温未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良好,可优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持续高热或伴随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生姜外敷存在潜在风险,其挥发性成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敷贴部位红肿、灼痛。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角质层较薄,更易发生过敏反应。糖尿病患儿或周围循环障碍者可能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增加烫伤风险。民间偏方如酒精擦浴、捂汗退热等方法均缺乏科学依据,酒精可能经皮吸收导致中毒,过度捂热会诱发高热惊厥。

儿童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日补充水分。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避免交替用药。家长需记录发热时间、热型及伴随症状,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皮疹、颈部僵硬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川崎病等需及时明确诊断。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腹内疝 口角炎 婴儿喂养 耳硬化症 水痘肺炎 代谢性白内障 肱骨内髁骨折 淋巴管肌瘤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