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肿瘤科 > 胰腺癌

胰腺癌转骨转移还有救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骨转移癌是高钙还是低钙?

骨转移癌患者通常表现为高钙血症,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低钙血症。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引起的病变,可破坏骨组织并影响钙代谢平衡。

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后,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溶解,大量钙离子释放入血引发高钙血症。患者可能出现多尿、口渴、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部分乳腺癌或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因成骨性病变为主,钙沉积过多可能导致暂时性低钙血症,但临床相对少见。

极少数患者因长期高钙血症导致甲状旁腺功能抑制,或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低钙血症。这类情况通常伴随手足抽搐、肌肉痉挛等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建议骨转移癌患者定期监测血钙水平,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适度水分摄入,避免高钙饮食,遵医嘱进行抗肿瘤治疗及钙代谢调节。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或降钙治疗。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骨转移癌可以用烤电么?

骨转移癌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烤电治疗。烤电可能加重局部炎症反应或导致皮肤损伤,骨转移癌的治疗需以控制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为主。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骨骼的继发性病变,常伴随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烤电作为一种热疗方式,可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肿瘤细胞代谢,存在促进转移风险。部分患者皮肤感觉异常或存在放疗后组织脆弱,烤电的高温易引发烫伤。临床更推荐采用放射治疗精准杀灭肿瘤细胞,或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质破坏。

极少数姑息治疗阶段患者,在无皮肤破损且肿瘤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可能由医生评估后尝试低温烤电缓解肌肉痉挛。但需严格监测局部反应,避免温度超过40摄氏度,单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此类操作必须在肿瘤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抗肿瘤治疗。

骨转移癌患者应优先选择规范化诊疗方案,如放射性核素治疗、靶向药物或镇痛阶梯治疗。日常需保持适度钙质摄入,避免跌倒和骨骼负重,定期复查骨密度及影像学指标。出现持续性骨痛或活动受限时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采用物理疗法干预。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乙肝大三阳转小三阳好吗?

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通常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度降低,传染性减弱,是疾病向好转方向发展的表现。

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意味着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e抗体出现,病毒复制受到一定抑制。这种转变可能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控制增强,或经过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下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肝功能指标改善,如转氨酶水平趋于正常。但需注意,小三阳仍可能存在病毒低水平复制,少数患者可能因病毒前C区变异导致病情隐匿进展。

转为小三阳后仍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DNA载量、肝功能及肝脏超声等指标,警惕肝纤维化或肝癌风险。日常应避免饮酒、熬夜,保持清淡饮食并规律作息,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或复查。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脑疝、有心跳没呼吸还有救吗?

脑疝患者有心跳无呼吸时仍有抢救机会,但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紧急送医。脑疝通常由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可能伴随瞳孔不等大、意识丧失等症状。

脑疝引发呼吸停止但心跳存在时,提示脑干功能受损但心脏仍有自主节律。此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维持氧气供应,避免脑组织进一步缺氧损伤。同时需尽快建立高级气道支持,如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或呋塞米注射液降低颅内压,配合头部抬高30度体位管理。若存在颅内血肿或肿瘤占位,可能需紧急行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

部分特殊情况下抢救难度显著增加。如脑疝已导致双侧瞳孔散大固定超过1小时,或出现脑死亡典型三联征时,抢救成功率极低。某些慢性脑疝患者因长期颅内高压已形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即使恢复自主呼吸也可能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对于恶性肿瘤晚期合并脑疝者,需综合评估病情进展阶段与治疗价值。

脑疝属于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抢救过程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与脑功能。家属应配合医生决策是否进行有创抢救措施。恢复自主呼吸后仍需维持亚低温治疗和血压管理,预防二次脑损伤。后期康复涉及高压氧、神经电刺激等综合治疗,但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中老年别怕,肌肉流失有救啦!?

中老年肌肉流失可通过营养干预、抗阻训练、蛋白质补充、维生素D调节和激素管理等方式改善。肌肉流失通常与年龄增长、营养不良、缺乏运动、激素水平下降和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营养干预

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延缓肌肉流失。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鸡蛋、鱼肉、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来源。乳清蛋白粉可作为膳食补充,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同时需注意补充含亮氨酸的食材,如牛奶、牛肉,这类氨基酸能直接刺激肌肉蛋白合成。

2、抗阻训练

每周进行2-3次中等强度抗阻运动能有效维持肌肉量。建议从弹力带训练、自重深蹲等低风险项目开始,逐步增加哑铃、器械训练。运动时应避免憋气,每组动作重复8-12次为宜。关节疼痛者可选择坐姿抬腿、墙壁俯卧撑等低冲击动作。

3、蛋白质补充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1.2克/公斤体重,三餐均匀分配更利于吸收。急性疾病期间可短期增至1.5克/公斤体重。合并痛风者优先选择低嘌呤蛋白源如鸡蛋、牛奶。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蛋白质总量。

4、维生素D调节

维生素D缺乏会加剧肌肉流失风险。建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30-50ng/ml,日常可通过日晒、强化食品或补充剂获取。合并骨质疏松者每日需补充800-1000IU,但长期超量补充可能增加跌倒风险,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5、激素管理

男性睾酮水平下降与肌肉流失显著相关。确诊性腺功能减退者经专科评估后可考虑激素替代治疗。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也会影响肌肉质量,但激素替代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所有激素治疗均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乳腺健康等指标。

中老年群体预防肌肉流失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除上述措施外,建议每日保持30分钟步行,避免长时间卧床。合并糖尿病、心衰等慢性病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定期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检测,及时调整干预策略。注意观察体重非自愿下降、握力减弱等预警信号,必要时就诊营养科或老年医学科。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肝结核 关节炎 回归热 半乳糖血症 急性胰腺炎 脉络膜出血 强迫性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食管恶性肿瘤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