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动过速肺心病型异常ECG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肺心病患者使用利尿剂为什么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肺心病患者使用利尿剂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主要与利尿剂导致的低钾血症、低氯血症、血液浓缩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有关。

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钠和水的排泄,从而减轻肺心病患者的水钠潴留和心脏负荷。但这一过程同时伴随钾和氯的排泄增加,容易导致低钾血症和低氯血症。低钾血症时,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同时氢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引发碱中毒。低氯血症时,肾脏为维持电中性,会减少氯的重吸收,增加碳酸氢根的重吸收,进一步加重碱中毒。利尿剂使用后血容量减少,可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加剧钾的丢失和氢离子的排泄,形成恶性循环。

肺心病患者本身常存在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长期使用利尿剂后,若未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可能掩盖原有的呼吸性酸中毒,使病情复杂化。部分患者还可能因利尿剂导致的镁缺乏,进一步加重低钾血症和碱中毒。老年患者或合并肾功能不全者,肾脏代偿能力下降,更易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肺心病患者使用利尿剂期间应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及时补充氯化钾或使用保钾利尿剂。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橙子,但需控制钠盐摄入。若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低钾症状,或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碱中毒,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利尿剂用量或联合使用醛固酮拮抗剂。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防止电解质紊乱诱发严重并发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什么叫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脏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频率超过每分钟100次,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动过速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药物影响、心脏疾病、内分泌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等生理性刺激可导致暂时性窦性心动过速。这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去除诱因后心率通常可自行恢复正常。建议避免过度兴奋和突然的体位变化,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发作。

2、药物影响

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甲状腺素等药物可能引起药源性窦性心动过速。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常见需要监测心率的药物还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部分抗抑郁药。

3、心脏疾病

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等心脏病变可能导致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这类患者常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基础心脏病是改善心动过速的关键。

4、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会引起代谢亢进,导致心率增快。患者可能伴有多汗、消瘦等全身症状,需要通过激素检测确诊。控制原发病后心动过速多能缓解。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等可能导致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引发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这类情况可通过心理调节、深呼吸训练改善,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应注意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浓茶和酒精摄入。规律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若出现持续心悸伴头晕、胸痛等症状,或静息心率长期超过120次/分,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日常可通过监测脉搏了解心率变化,但切忌过度关注造成心理负担。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肺心病呼吸衰竭怎么办?

肺心病呼吸衰竭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控制原发病、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心脏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氧疗

氧疗是改善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状态的基础措施,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流量吸氧,有助于纠正低氧血症。长期氧疗可延缓肺动脉高压进展,需注意避免氧浓度过高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家庭氧疗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目标氧合水平。

2、药物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可缓解气道痉挛,利尿剂如呋塞米能减轻心脏负荷,强心药物如地高辛可改善心功能。抗感染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使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气管插管需求,改善通气功能。有创机械通气适用于意识障碍或呼吸肌疲劳患者,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调整参数。撤机过程应循序渐进,避免呼吸肌萎缩和呼吸机依赖。

4、控制原发病

积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肺部疾病,控制肺部感染可减轻呼吸负荷。纠正肺动脉高压需使用靶向药物如西地那非,改善心脏功能需控制心律失常。定期评估心肺功能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是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措施,避免接触粉尘等有害气体。适度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可增强呼吸肌力量,营养支持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日常需注意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变化,出现气促加重或意识改变应及时就医。保持居住环境湿度适宜,避免干燥刺激呼吸道。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减轻心脏负担。根据耐受程度进行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呼吸困难。定期复查肺功能和心脏超声,与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肺心病晚期怎么治疗?

肺心病晚期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利尿剂应用、强心剂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多由长期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引发右心衰竭。

1、氧疗

长期低流量吸氧是基础治疗手段,可改善低氧血症并降低肺动脉压力。建议每日持续吸氧超过15小时,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对于合并二氧化碳潴留者需采用控制性氧疗,避免氧浓度过高抑制呼吸中枢。

2、药物治疗

常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异山梨酯可减轻心脏负荷,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能选择性舒张肺动脉。抗凝治疗可选用华法林预防血栓形成,但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

3、利尿剂应用

呋塞米等袢利尿剂能缓解下肢水肿和腹腔积液,使用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螺内酯作为保钾利尿剂可联合使用,尤其适用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利尿期间应记录每日出入量,警惕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

4、强心剂干预

地高辛适用于合并快速房颤的患者,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控制心室率。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短期静脉用药能改善心输出量,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死亡率。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

5、手术治疗

对符合条件的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需严格评估心肺功能及合并症。房间隔造口术可暂时缓解右心高压,但属于姑息性治疗。所有手术方案均需综合评估获益与风险,术后需终身抗排斥治疗。

肺心病晚期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可改善肺通气效率。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加重。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增加心脏负荷。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肺心病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肺心病常见的病因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动脉高压、胸廓畸形等。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肺心病的最常见原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和肺组织损伤,进而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戒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严重时可考虑氧疗。

2、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能导致气道重塑和肺功能持续下降,长期未控制可能发展为肺心病。典型症状包括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为主,需避免接触过敏原。

3、肺结核

肺结核治愈后遗留的肺组织纤维化可能破坏肺血管床,增加肺动脉阻力。患者可能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活动期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后遗症期主要针对肺心病症状进行管理。

4、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或其他疾病继发的肺动脉高压可直接导致右心负荷增加。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乏力、胸痛等。治疗包括靶向药物、抗凝治疗,终末期可考虑肺移植。

5、胸廓畸形

严重的脊柱侧弯或胸廓成形术后可能限制肺扩张,长期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患者多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轻度可通过呼吸训练改善,重度需手术矫正畸形。

肺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避免呼吸道感染,冬季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根据心肺功能状况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定期监测体重和下肢水肿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骨肿瘤 睾丸疼痛 胫骨骨折 鼻中隔穿孔 慢性结肠炎 结核性胸膜炎 咳嗽变异性哮喘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 短暂性棘皮松解皮肤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