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呼吸科

小儿哮喘反复持续发作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哮喘怎么按摩?

小儿哮喘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缓解症状,常用穴位有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定喘穴、足三里穴。按摩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家长不可自行尝试,避免加重病情。

1、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按摩该穴位有助于缓解咳嗽和气喘。操作时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力度以患儿能耐受为宜。该穴位靠近气管,过度按压可能导致不适,需特别注意手法轻柔。按摩时可配合推揉法,从穴位向两侧锁骨方向轻推。

2、膻中穴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是调理气机的重要穴位。按摩时可用掌根顺时针揉动,有助于宽胸理气、止咳平喘。该穴位按摩对胸闷气促症状改善明显,但需避开饭后立即操作。按摩时间控制在3-5分钟,观察患儿呼吸变化。

3、肺俞穴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此穴能宣肺平喘。操作时让患儿俯卧位,用拇指指腹做环形揉动。该穴位按摩对夜间哮喘发作有预防作用,可与背部推拿手法结合使用。注意保持环境温暖,避免按摩时受凉。

4、定喘穴

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是治疗哮喘的经验穴。按摩时用拇指与食指捏拿该处肌肉,手法宜轻快有节律。该穴位对急性发作时的喘息有缓解作用,但严重发作时需立即就医。按摩前后要评估患儿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按摩能健脾益肺、增强体质。操作时用拇指垂直按压,配合艾灸效果更佳。该穴位适合哮喘缓解期保健使用,能减少发作频率。按摩需长期坚持,每周2-3次,配合其他穴位使用。

小儿哮喘按摩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应及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严重时需急诊处理。日常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饮食宜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可适量食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定期复诊评估病情,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哮喘的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哮喘患者需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敏原,适当补充抗炎食物。饮食调整主要有避免诱发食物、补充维生素D、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控制盐分摄入、保证水分充足。

1、避免诱发食物

常见易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海鲜、坚果等,部分患儿可能对食品添加剂如亚硫酸盐敏感。家长需观察孩子进食后的反应,必要时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食物。急性发作期应严格规避已知过敏原,稳定期可尝试少量多样化引入新食物。

2、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与哮喘发作频率相关,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强化乳制品有助于改善气道炎症。阳光照射是天然获取途径,但需注意防晒。对于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患儿,医生可能建议补充维生素D制剂。

3、增加Omega-3脂肪酸

鲑鱼、沙丁鱼等深海鱼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每周安排2-3次摄入。亚麻籽、核桃等植物来源的α-亚麻酸可在体内部分转化为EPA和DHA。需注意避免高温煎炸破坏营养成分,建议采用清蒸等低温烹饪方式。

4、控制盐分摄入

高盐饮食可能加重气道高反应性,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内。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快餐等高钠食物,烹饪时用香草、柠檬汁等天然调味品替代部分食盐。注意隐藏盐分如酱油、味精等调味料的添加量。

5、保证水分充足

充足饮水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每日饮水量可按体重每公斤30-50毫升计算。温开水、淡蜂蜜水1岁以上、梨汁等润肺饮品更适宜,避免含糖饮料和冷饮刺激气道。雾化治疗前后适当饮水可减少咽喉干燥不适。

除饮食管理外,建议家长记录患儿饮食与症状变化的关联性,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指标。烹饪方式优先选择蒸煮炖,避免油炸烧烤产生有害物质。保持规律进餐时间,避免过饱引发胃食管反流刺激气道。急性发作期应以易消化流质半流质为主,稳定期逐步恢复普通饮食但需持续规避过敏原。所有饮食调整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停用控制药物。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哮喘怎么治疗?

小儿哮喘可通过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调节、中医治疗、呼吸训练等方式治疗。小儿哮喘通常由遗传因素、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情绪波动等原因引起。

1、环境控制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床品,避免接触宠物毛发、花粉等常见过敏原。室内湿度控制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或香水。重度污染天气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儿童专用防护口罩。

2、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缓解支气管痉挛,慢性期常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控制气道炎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适用于过敏性哮喘患儿。所有药物均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免疫调节

对于尘螨等明确过敏原致敏的患儿,可考虑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补充维生素D和益生菌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冬季前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病毒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

4、中医治疗

发作期可采用炙麻黄、杏仁等中药配方宣肺平喘,缓解期常用黄芪、太子参等补益肺脾。三伏贴疗法通过穴位敷贴减少冬季发作次数。推拿手法如清肺经、揉膻中等穴位对轻症患儿有一定辅助效果。

5、呼吸训练

学龄期儿童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使用儿童专用呼吸训练器增强膈肌力量。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在氯气浓度过高的泳池运动。家长应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

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蔬果,避免冰冷食物刺激气道。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家长需记录哮喘日记,监测症状变化和用药情况,定期复查肺功能。季节交替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剧烈情绪波动诱发发作。急性发作出现口唇青紫、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中医小儿哮喘是什么病?

中医小儿哮喘是指儿童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于哮病范畴,与西医支气管哮喘有交叉。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邪侵袭、痰饮内伏等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1、病因病机

肺脾肾三脏不足为发病内因,肺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脾虚运化失司则痰浊内生,肾虚摄纳无权致气逆作喘。外感风寒或风热邪气为常见诱因,接触花粉、尘螨等异物也可引发。痰饮伏肺为宿根,遇诱因引动则痰随气升,壅塞气道而发为哮鸣。

2、证候分型

发作期分寒哮与热哮,寒哮见咳痰清稀、舌淡苔白,热哮见痰黄稠、舌红苔黄。缓解期分肺脾气虚与脾肾阳虚,前者表现为气短自汗、食欲不振,后者多见形寒肢冷、夜尿频多。不同证型在脉象、痰质及全身症状上有明显差异。

3、诊断要点

依据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需与肺炎喘嗽、先天性喉喘鸣鉴别。中医诊断注重四诊合参,尤其关注舌脉变化与痰液性质,结合病史判断脏腑虚实。

4、治疗原则

发作期治标为主,寒哮用射干麻黄汤温肺散寒,热哮选定喘汤清热化痰。缓解期重在培本固元,肺脾气虚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脾肾阳虚选金匮肾气丸。外治法包括三伏贴、小儿推拿,急性发作时可配合耳尖放血缓解症状。

5、预防调护

避风寒防外感,饮食忌生冷海鲜等发物,过敏体质者远离花粉尘螨。缓解期可用黄芪炖瘦肉、山药粥等食疗健脾益肺。适当进行呼吸操锻炼,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喘息。家长需记录发作诱因,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强调发作期与缓解期分期论治,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手段与生活调摄相结合,逐步改善患儿体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注意观察气候变化,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哮喘治疗原则?

小儿哮喘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避免诱发因素、规范使用药物、定期监测评估、及时调整方案、加强健康教育。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管理。

1、避免诱发因素

识别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常见诱发因素包括尘螨、花粉、宠物皮屑、冷空气、烟雾等。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罩,避免饲养宠物。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温差过大刺激气道。

2、规范使用药物

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药物用于急性发作时快速缓解症状,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钠可用于轻度持续性哮喘。用药方式以吸入为主,需掌握正确吸入技巧。

3、定期监测评估

定期随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监测肺功能指标如呼气峰流速。记录哮喘日记,包括症状发作频率、夜间症状、药物使用情况等。根据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实现阶梯式治疗。急性发作后需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升级治疗。稳定期每3-6个月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及时复诊。

4、及时调整方案

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控制良好3个月以上可考虑降级治疗,逐步减少药物剂量。控制不佳时需升级治疗,增加控制药物剂量或种类。急性发作时需短期加强治疗,必要时口服糖皮质激素。合并过敏性鼻炎、湿疹等需同时治疗。个体化制定长期管理计划,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5、加强健康教育

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演示吸入技巧。制定书面哮喘行动计划,明确日常用药和急性发作处理措施。鼓励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哮喘。心理疏导减轻患儿焦虑情绪,建立战胜疾病信心。定期参加哮喘专科门诊随访。

小儿哮喘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家长应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患儿症状变化,记录发作诱因和时间规律。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避免接触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物。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增强呼吸肌功能。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掌握急性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包皮包茎 毛状白斑 脑干肿瘤 平滑肌瘤 手足口病 腹股沟直疝 面神经麻痹 后发性白内障 巨淀粉酶血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