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推拿科

小儿推拿可以去痰湿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肥胖症可以推拿吗 如何推拿治肥胖症?

肥胖症患者可以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推拿治疗肥胖症主要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促进代谢。常用手法包括揉腹法、捏脊法和点按法。揉腹法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揉动,帮助胃肠蠕动。捏脊法沿脊柱两侧膀胱经提捏皮肤,调节内分泌功能。点按法重点刺激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每次按压保持3-5秒。推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分解,但需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推拿频率建议2-3次每周,10次为一个疗程。皮肤破损、妊娠期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宜进行。

治疗期间应保持低脂低糖饮食,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小儿流涎的推拿方法?

小儿流涎可通过推拿天突穴、揉板门、清补脾经、推四横纹、摩腹等方法缓解。流涎多因脾胃虚弱、口腔炎症、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等因素引起,推拿能帮助调理脾胃功能。

1、推拿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该穴位,有助于减少唾液分泌。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持续推拿数分钟。该方法适用于因咽喉不适或脾胃失调导致的流涎,能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2、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隆起处,用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揉动该穴位。揉板门可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流涎效果显著。操作时需保持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度刺激皮肤。

3、清补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反向为清。清补脾经能双向调节脾胃功能,既改善消化不良又可缓解脾胃湿热。推拿时需沿直线单方向操作,频率保持均匀。

4、推四横纹

四横纹在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用拇指桡侧来回推擦。该手法能调理气血运行,对伴有食欲不振的流涎患儿尤为适用。操作时需覆盖全部四指横纹部位。

5、摩腹

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摩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适合各种原因引起的流涎。操作时力度需轻柔缓慢,按摩范围应覆盖整个腹部。

推拿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每日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配合饮食调理,可适当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油腻食物。若流涎伴随发热、拒食等症状,或推拿后未见改善,应及时就医排查神经系统疾病、口腔溃疡等病理因素。平时注意保持口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湿疹发生。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小孩子发烧怎么推拿?

小儿发热可通过推拿特定穴位辅助退热,常用手法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等。推拿适用于体温低于38.5℃的轻症发热,若持续高热或伴随惊厥需立即就医。

1、清天河水

用食指中指从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频率每分钟200次。该手法通过刺激心包经帮助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型发热伴鼻塞流涕。操作时需涂抹爽身粉减少摩擦,单侧推拿5分钟即可,推后适当补充温水。

2、退六腑

沿前臂尺侧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每分钟150次。此手法可清热凉血,对风热型发热伴咽痛效果显著。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出现潮红即停止,避免过度刺激。可与清天河水交替进行,总时长不超过10分钟。

3、推脊

食指中指并拢沿脊柱从大椎穴推至长强穴,重复20次。该手法能疏通督脉阳气,适合反复低热患儿。推拿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餐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配合捏脊疗法效果更佳,每日不超过3次。

4、开天门

两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发际线,操作30次。能安神镇惊,缓解发热伴烦躁哭闹。动作需轻柔缓慢,指甲修剪圆润避免划伤。可与揉太阳穴联合使用,注意避开囟门未闭合的婴儿。

5、揉涌泉

拇指按揉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顺时针50次。有引火下行功效,对阴虚发热伴手足心热有效。夜间推拿效果更佳,揉至局部微热即止。体质虚弱者需减少操作时间。

推拿前后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室温保持26℃左右避免着凉。发热期间宜食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腻。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抽搐或体温超过39℃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推拿仅为辅助手段,需配合医生指导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保持充足休息,每日补充适量淡盐水预防脱水。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咳嗽有什么推拿方法?

小儿咳嗽可通过推拿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大椎穴、风门穴等穴位缓解。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用力过猛或手法不当造成损伤。

一、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该穴位,可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操作时注意避开气管,避免引起呛咳。该穴位对风寒型咳嗽效果较好,若患儿出现皮肤发红或哭闹需立即停止。

二、膻中穴

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属任脉要穴。采用分推法从穴位向两侧肋间隙推抹,能宽胸理气、化痰止咳。适用于痰多气促的咳嗽,推拿力度以皮肤微热为宜。推拿前后可配合热敷增强效果,但皮肤破损时禁用此法。

三、肺俞穴

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是调理肺脏的重要穴位。用掌根顺时针揉按该穴,有助于宣肺解表。特别适合感冒初期的咳嗽,操作时需保持室内温暖,推拿后注意背部保暖。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应中止操作。

四、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有疏风散寒的作用。用拇指指腹上下推擦此穴,能改善风寒袭肺引起的咳嗽。推拿时可配合使用介质如爽身粉减少摩擦,发热患儿慎用此法。每次操作不超过3分钟为宜。

五、风门穴

风门穴在第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外感咳嗽。采用揉法和按法交替刺激该穴,可祛风解表。适用于晨起咳嗽加重的情况,操作时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变化。阴虚燥咳者不宜过度刺激此穴。

小儿咳嗽推拿需在明确病因后进行,细菌感染等病理性咳嗽须配合药物治疗。推拿前后避免进食过饱,保持环境安静温暖。日常可适当饮用梨水润肺,注意根据天气增减衣物。若咳嗽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发热、呼吸费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肺炎等疾病。推拿治疗期间家长应记录咳嗽频率和痰液变化,便于评估疗效。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推拿食积手法?

小儿推拿治疗食积的手法主要有清胃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捏脊等。食积多因喂养不当或脾胃虚弱导致食物积滞胃肠,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1、清胃经

清胃经手法是用拇指指腹从患儿拇指掌面第一指节向指根方向直推。该手法能清热和胃,促进胃肠蠕动,适用于食积化热引起的口臭、舌苔厚腻。操作时力度需轻柔,每次推拿100-300次,以皮肤微红为度。注意推拿前后保持手部温暖,避免刺激患儿皮肤。

2、揉板门

揉板门是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做环形揉动。此区域对应脾胃反射区,揉动可健脾消食,缓解因食积引起的脘腹胀满。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紧贴皮肤,顺时针揉动50-100次,动作需均匀缓慢。若患儿腹部胀气明显,可配合热敷增强效果。

3、运内八卦

运内八卦是以掌心为圆心,用拇指指腹沿手掌内侧边缘做环形推动。该手法能调理中焦气机,改善食积导致的恶心呕吐。操作时需覆盖内劳宫、内关等穴位,推动50-80圈,方向以顺时针为主。推拿后适当饮用温开水有助于代谢废物排出。

4、摩腹

摩腹是用手掌根部在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按摩。通过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适合食积伴随便秘的患儿。操作时避开脐部,力度以皮肤轻微下陷为宜,持续3-5分钟。建议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避免空腹或饱食后立即操作。

5、捏脊

捏脊是沿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提捏皮肤,可振奋阳气、增强脾胃功能。适用于长期食积导致的体质虚弱。操作时用拇指与食指相对捏起皮肤,每捏3次提1次,自尾骨至大椎穴反复3-5遍。皮肤有破损或发热时禁用此法。

小儿推拿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操作前修剪指甲避免划伤,使用爽身粉减少摩擦。配合饮食调整如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若食积症状持续或加重,出现发热、脱水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定期推拿足三里、补脾经等穴位预防食积复发。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头癣 鼻囊肿 结肠憩室 克罗恩病 尿道下裂 食管破裂 急性泪腺炎 非特异性尿道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