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急性肾衰竭会一直无尿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是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肾衰竭主要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血液透析、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

1、肾前性因素

肾前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肾衰竭通常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有关。严重脱水、大量失血、心力衰竭等因素可能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弹性差、口干、血压下降等症状。治疗需及时补液扩容,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改善肾血流,同时纠正原发疾病。

2、肾性因素

肾性因素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疾病等。药物中毒、严重感染、横纹肌溶解等因素可能直接损伤肾实质。患者常见茶色尿、腰痛、血肌酐快速升高等表现。治疗需停用肾毒性药物,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严重时需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3、肾后性因素

肾后性因素主要指尿路梗阻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泌尿系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增生等都可能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腰腹部胀痛、膀胱充盈等症状。治疗需解除梗阻,如留置导尿管、经皮肾造瘘等,必要时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

4、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诱发急性肾衰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非甾体抗炎药等具有肾毒性。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尿量骤减、血尿等症状。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保护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5、感染因素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脓毒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肾灌注不足。患者常见高热、寒战、皮肤瘀斑等感染征象。治疗需积极控制感染源,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急性肾衰竭患者日常应注意限制水分摄入,每日称量体重监测液体平衡。饮食需控制钠盐和蛋白质摄入,可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水肿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自行使用利尿剂等药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衰竭怎么治疗?

急性肾衰竭可通过控制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肾脏替代治疗、防治并发症等方式治疗。急性肾衰竭通常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控制原发病

针对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是关键。肾前性因素如严重脱水需快速补液,失血性休克需输血扩容。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用甲泼尼龙片抑制免疫反应,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需碱化尿液并输注甘露醇注射液。肾后性梗阻需解除尿路梗阻,如留置导尿管或经皮肾造瘘。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急性肾衰竭常伴随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血钾超过6.5mmol/L需紧急处理,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对抗心肌毒性,同时使用胰岛素联合葡萄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严重酸中毒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但需警惕钠负荷过重。

3、营养支持

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d以减轻氮质血症,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同时保证每日30-35kcal/kg热量供给,以葡萄糖和脂肪乳注射液为主要能量来源。注意控制钠、钾、磷的摄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

4、肾脏替代治疗

当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或容量负荷过重时需进行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普通血液透析更适合电解质紊乱的快速纠正。腹膜透析可作为儿童或血管条件差患者的替代方案。

5、防治并发症

需密切监测感染迹象,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肾毒性较低的抗生素。预防应激性溃疡可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贫血严重者可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但需控制血红蛋白上升速度。同时需评估心功能,防止肺水肿发生。

急性肾衰竭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每日记录出入量并监测体重变化。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遵循低盐、低钾、低磷原则,烹饪时用焯水法减少蔬菜中的钾含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观察尿量恢复情况。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所有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鉴别肾急性肾衰竭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方法?

鉴别急性肾衰竭与急性肾小管坏死需结合病因、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急性肾衰竭可能由肾前性、肾性、肾后性因素引起,而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性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1、病因差异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包括肾前性因素如严重脱水、心衰,肾性因素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急性肾小管坏死则主要由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导致,常见于休克、败血症、造影剂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后。两者病因存在交叉,但肾小管坏死具有更明确的缺血或中毒诱因。

2、尿液检查

急性肾衰竭中肾前性因素常表现为尿钠低于20mmol/L、尿渗透压高于500mOsm/kg,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尿钠多超过40mmol/L、尿渗透压低于350mOsm/kg。肾小管坏死尿沉渣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颗粒管型,肾小球疾病则可能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3、血生化指标

两者均可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但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血肌酐上升速度更快,每日增幅可达44.2-88.4μmol/L。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可能出现BUN/Cr比值大于20:1,而肾小管坏死该比值通常正常或降低。

4、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对鉴别有帮助,急性肾小管坏死早期肾脏体积可正常或轻度增大,后期可能出现皮质回声增强。肾后性急性肾衰竭可见肾盂积水或输尿管扩张。CT或MRI可进一步评估肾脏灌注情况及梗阻部位。

5、治疗反应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通过补液、改善循环后肾功能可迅速恢复,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对容量复苏反应差,多需血液净化治疗。肾小管坏死恢复期常出现多尿现象,尿量增加先于肾功能改善,这一特征有助于鉴别。

日常护理中需严格记录出入量,控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急性肾衰竭患者应定期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指标,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及时就医。对于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使用造影剂前需充分水化,必要时预防性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但需根据肾功能调整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衰竭可以治愈吗?

急性肾衰竭通常可以治愈的,具体治疗效果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时机有关。急性肾衰竭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可能由肾前性、肾性或肾后性因素引起,及时干预多数患者肾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

肾前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如严重脱水、失血或心力衰竭,通过补液、输血或改善心功能等治疗,肾功能往往能较快恢复。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管坏死,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短期透析支持,但肾脏通常具有较强修复能力。肾后性梗阻如结石或肿瘤压迫,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多可逐渐恢复。

少数患者因病情严重或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遗留慢性肾功能不全。高龄、基础肾脏疾病或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概率可能降低。部分病例需长期随访监测肾功能变化。

急性肾衰竭患者治愈后需定期复查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控制血压和血糖,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衰竭可以自愈吗?

急性肾衰竭一般不能自愈,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急性肾衰竭可能是肾脏缺血、肾毒性物质损伤、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性肾衰竭通常由短时间内肾脏功能急剧下降导致,肾脏无法有效过滤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高钾血症、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早期通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解除梗阻等措施,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但对于严重肾损伤或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

极少数情况下,如轻度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由脱水或低血压引起,在及时补液纠正原发病后,肾功能可能自行恢复。但这种情况需严格监测尿量及血肌酐变化,且不能排除后续进展为器质性肾损伤的可能。任何疑似急性肾衰竭的情况均需由医生评估,不可依赖自愈。

急性肾衰竭患者应严格限制高钾、高磷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坚果等,避免加重肾脏负担。每日记录尿量及体重变化,遵医嘱控制水分摄入。恢复期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若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脑瘫 鼻疽 克山病 斑色胎儿 尿道损伤 POEMS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 肝肺综合征 基础代谢率异常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