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水过多和水中毒的概念是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羊水过多的原因及其潜在影响?

羊水过多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畸形、多胎妊娠等因素有关,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胎儿血糖升高导致多尿,是羊水过多的常见原因。胎儿消化道闭锁或神经系统异常时,吞咽羊水功能障碍也会引发羊水量异常。双胎输血综合征等特殊情况下,胎盘血管吻合导致血流量分配不均,也可能伴随羊水过多。羊水过多时子宫过度膨胀可能诱发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儿活动空间过大还可能引发胎位异常。

日常需定期监测宫高腹围,严格控糖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胎膜早破。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评估。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喝水中毒是喝多少水?

短时间内饮水超过4000毫升可能引发水中毒。水中毒是指过量饮水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急剧下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马拉松运动员、精神疾病患者或不当使用利尿剂人群。

健康成年人肾脏每小时可处理800-1000毫升水分,24小时内摄入超过4000毫升水分可能超出肾脏排泄能力。当血液钠浓度低于135mmol/L时,会出现头痛、恶心等轻度症状;低于120mmol/L可能引发抽搐、昏迷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纯水、精神性烦渴症患者强迫性饮水、某些利尿药物使用不当等情况更容易诱发水中毒。临床曾报道有患者在6小时内饮用6000毫升水导致脑水肿的病例。

预防水中毒需注意分次适量饮水,每小时不超过1000毫升,24小时总量控制在2000-3000毫升。运动后补水应选择含电解质的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精神疾病患者需控制饮水量并监测血钠水平。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呕吐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通过静脉补充高渗盐水纠正低钠血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喝水太多会水中毒吗?

喝水太多可能会导致水中毒,但需要短时间内摄入过量水分才会发生。水中毒通常发生在短时间内饮水超过肾脏排泄能力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过低。健康人群日常适量饮水一般不会引发水中毒。

正常情况下,肾脏每小时可排出约800-1000毫升水分。若1小时内饮水超过1000-1500毫升,可能超出肾脏处理能力。此时多余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会稀释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引发低钠血症。早期表现为头痛、恶心、乏力,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马拉松运动员、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某些利尿药物的人群更易发生这种情况。

日常饮水建议遵循身体需求,不要强迫自己大量饮水。口渴时及时补充水分即可,无须刻意追求每日固定饮水量。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可适量增加饮水,但应分次少量补充,避免短时间内摄入过多。若出现疑似水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饮水并就医处理。

保持规律饮水习惯有助于预防水中毒。可观察尿液颜色判断 hydration 状态,淡黄色为理想状态。避免一次性饮用超过500毫升液体,运动后补水可加入少量电解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及服用影响水代谢药物的人群需特别注意饮水安全。若需大量补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分阶段进行。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消毒水中毒的症状?

消毒水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黏膜损伤、腹痛腹泻、意识障碍等。消毒水中毒通常由误服、吸入或皮肤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引起,可能对胃肠、呼吸道、皮肤等造成损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恶心呕吐

消毒水中毒早期常出现恶心呕吐,多因误服含氯消毒剂或酚类消毒剂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患者可能伴有口腔灼烧感、频繁干呕等症状。轻度中毒可通过大量饮用牛奶或清水稀释毒素,重度需立即就医洗胃。

2、呼吸困难

吸入含氯消毒剂挥发气体可能损伤呼吸道,表现为咳嗽气促、胸痛胸闷,严重时出现肺水肿。这类症状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使用高浓度消毒液后,需立即转移至通风环境,必要时进行氧疗。

3、皮肤黏膜损伤

皮肤接触过氧乙酸等腐蚀性消毒剂会导致红肿溃烂,眼睛接触可能引发结膜充血、角膜损伤。接触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若出现水疱或视力模糊需急诊处理。

4、腹痛腹泻

误服消毒水后,肠道黏膜受腐蚀可出现剧烈腹痛、血性腹泻,常见于摄入含次氯酸钠的漂白剂。此时禁止催吐,应服用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保护胃肠黏膜,并尽快送医。

5、意识障碍

严重中毒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嗜睡、抽搐昏迷,多见于大量摄入苯酚类消毒剂。这种情况属于急危重症,需立即呼叫急救,送医进行血液净化等抢救措施。

日常生活中应妥善存放消毒剂,避免使用饮料瓶分装。操作时佩戴手套口罩,保持环境通风。若发生意外接触,根据接触途径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后,均需及时就医评估脏器损伤程度。儿童中毒风险较高,家长应将消毒产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位置,并教育其识别危险标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水中毒是怎么回事?

水中毒可能由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肾脏排水功能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精神疾病导致强迫性饮水、低钠血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限制水分摄入、补充电解质、使用呋塞米片、托伐普坦片、地美环素胶囊等方式治疗。

1、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健康人群在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下快速饮用超过4升水可能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胃部胀满感与头痛是早期信号,建议分次少量饮水并观察尿液颜色。出现恶心呕吐时需立即停止饮水并进食咸味食物。

2、肾脏排水功能异常

慢性肾病或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水分潴留。这类患者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1000毫升内,同时监测体重变化。临床常用呋塞米片促进水分排出,但需配合氯化钠缓释片维持电解质平衡。

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颅脑损伤或肺部肿瘤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嗜睡伴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血浆渗透压常低于270mOsm/kg。托伐普坦片作为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改善症状,但需监测肝功能。

4、精神疾病导致强迫性饮水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强迫性饮水行为,24小时饮水量可达10升以上。这类患者需要心理干预联合限水措施,地美环素胶囊可通过诱导肾性尿崩症减少水重吸收,使用时需注意防晒避免光毒性反应。

5、低钠血症

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时细胞会出现水肿,严重时导致脑疝。轻度可通过口服补盐溶液纠正,中重度需静脉输注3%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过程中每2小时需监测血钠浓度,避免纠正过快引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预防水中毒需根据活动强度和环境温度调整饮水速度,每小时不超过800毫升。运动员建议选择含钠电解质饮料,肾病患者需遵循医嘱控制每日入水量。出现意识模糊或持续头痛时须立即就医,进行血钠浓度和尿渗透压检测。长期服用利尿剂人群应定期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脑疝 胆囊息肉 法布里病 黄斑前膜 皮样囊肿 恶性葡萄胎 女性尖锐湿疣 焦油性黑变病 颈外静脉损伤 多囊卵巢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