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身上痒可能与皮肤干燥、尿毒症性瘙痒、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湿护理、药物治疗、调整透析方案等方式缓解。
皮肤干燥是透析患者瘙痒的常见原因,由于透析过程中水分丢失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建议每日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涂抹全身,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洁皮肤。尿毒症性瘙痒与毒素蓄积相关,表现为全身性瘙痒且夜间加重,可遵医嘱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或盐酸西替利嗪片控制症状。电解质紊乱如高磷血症也可能诱发瘙痒,需严格限制高磷食物摄入,并配合碳酸镧咀嚼片等磷结合剂治疗。透析不充分时体内中大分子毒素蓄积会加重瘙痒,需评估透析充分性并调整透析频率或时长。
透析患者日常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导致感染,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有助于减少皮肤不适。
IgA肾病转为尿毒症的概率较低,但需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IgA肾病可通过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免疫抑制治疗等方式干预。
IgA肾病进展至尿毒症的概率与病理类型、蛋白尿程度及血压控制情况相关。病理改变较轻且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1克的患者,肾功能通常可长期稳定。若病理显示肾小球硬化或间质纤维化较重,或持续存在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恶化风险可能增加。治疗上需优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降低尿蛋白。对伴有新月体形成的活动性病变,可能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和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同时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限制每日盐分摄入。
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避免感染、劳累等诱发因素加重肾脏负担。
肾衰竭患者生存期通常为5-20年,具体与透析方式、并发症控制及基础疾病管理相关。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替代部分肾功能,规律治疗下多数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早期开始透析、严格限制水分及高钾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磷水平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者需加强原发病控制,感染和营养不良是常见死亡诱因。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因血管通路维护难度大,生存期可能略短于成人。
透析期间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并遵医嘱调整干体重。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遵医嘱用药、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
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长期久坐、辛辣饮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会阴部胀痛等症状。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每日温水坐浴有助于缓解局部不适,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时间不超过15分钟。饮食上减少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摄入,适量补充西红柿、南瓜子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长时间骑车或久坐,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但不宜过度劳累。
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焦虑,症状缓解后仍需按医生建议完成复查。
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可适量吃低钾蔬菜、优质蛋白食物及低磷主食,并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碳酸钙片、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
糖尿病尿毒症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中钾、磷、蛋白质及水分的摄入。低钾蔬菜如西蓝花、黄瓜可减少高钾血症风险,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克。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鳕鱼能减轻肾脏负担,建议每日蛋白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低磷主食如麦淀粉、藕粉可替代普通米面,避免血磷升高。同时需限制液体摄入,每日饮水量为前日尿量加500毫升。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可控制血糖,碳酸钙片能调节钙磷代谢,复方α-酮酸片可补充必需氨基酸。使用药物需监测血糖、血钾及肾功能指标,避免低血糖或电解质紊乱。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补充蛋白质,非透析患者需更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方案,避免高盐、高脂及高嘌呤食物。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