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皮肤科

激光去痣留下了凹坑该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激光和冷冻哪个效果更好?

激光和冷冻治疗的效果需根据具体病症决定,皮肤表浅病变通常冷冻效果更好,深层或血管性病变激光更具优势。

激光治疗利用高能量光束精准作用于靶组织,对鲜红斑痣、蜘蛛痣等血管性病变可选择性破坏异常血管,对色素痣、纹身等色素性病变能有效分解色素颗粒。其优势在于穿透深度可控,术后恢复快,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沉着。二氧化碳激光适用于疣、皮肤赘生物切除,调Q激光多用于色素性疾病。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极低温使细胞结晶坏死,特别适合扁平疣、寻常疣等病毒性皮肤病变。治疗过程无需麻醉,操作简便且成本低,但对深部组织损伤有限,可能出现水疱、疼痛等反应。反复冻融循环可提高疗效,但过度治疗可能导致色素脱失或瘢痕形成。

选择治疗方案前需由皮肤科医生评估病变性质、深度及患者耐受度,术后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暴晒,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两种方法各有适应症,联合使用可能提升顽固性皮肤病疗效,日常需加强皮肤屏障修复护理。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预激综合征有哪些用药禁忌?

预激综合征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加快房室旁路传导的药物,如维拉帕米、地高辛、腺苷等。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脏电传导异常疾病,患者心脏存在额外的传导通路,可能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维拉帕米和地高辛会抑制房室结传导,但可能加速旁路传导,增加心室率过快风险。腺苷虽能终止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在预激伴房颤时可能诱发心室颤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相对安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考虑,但需评估个体情况。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这些可能诱发心动过速。

建议预激综合征患者定期复查心电图,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及时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肠易激综合征严重吗?

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严重,但症状反复发作可能影响生活质量。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通常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刺激等因素有关。

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且间歇性发作,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缓解压力等方式可有效控制症状。饮食上需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或产气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焦虑或抑郁诱发的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益生菌或调节肠道蠕动的药物。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加重的腹痛、体重下降、夜间腹泻或便血等症状,需警惕是否合并炎症性肠病、肠结核或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若出现发热、贫血、肠梗阻等警示症状,或常规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完善肠镜、粪便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联性,避免过度依赖药物。适当进行瑜伽、慢跑等舒缓运动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可作为日常膳食补充。症状持续影响工作生活时,建议至消化内科或心理科联合诊疗。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激光去妊娠纹可以去掉吗?

激光治疗可以改善妊娠纹,但通常无法完全去除。妊娠纹的改善程度与纹路形成时间、皮肤修复能力、激光类型等因素有关。

激光治疗通过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和表皮重塑来淡化妊娠纹。早期形成的红色妊娠纹对激光反应较好,多次治疗后颜色和纹理可明显减淡。点阵激光、脉冲染料激光等能针对性改善表皮萎缩和真皮层断裂,使纹路逐渐与周围皮肤颜色接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红肿,术后需严格防晒以避免色素沉着。

形成时间超过两年的白色陈旧性妊娠纹治疗效果有限。这类纹路真皮层纤维化程度高,激光仅能轻微改善皮肤质地,无法彻底消除凹陷痕迹。联合微针射频或自体脂肪移植可能提升修复效果,但需多次治疗且存在个体差异。皮肤松弛严重者可能需结合腹壁整形手术。

妊娠纹预防重于治疗,孕期控制体重增速、坚持涂抹保湿产品有助于降低发生概率。已形成的纹路可尝试激光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但哺乳期禁用。治疗前需由专业医生评估皮肤状态,制定个性化方案。日常多摄入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适度运动增强皮肤弹性,避免紫外线直射纹路部位。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预激伴房颤用什么药?

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需紧急使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禁用洋地黄类及钙通道阻滞剂。预激伴房颤的药物治疗选择主要有普罗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等,需在心电监护及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1、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可有效抑制房室结及旁路传导,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预激伴房颤患者。该药通过阻断钠通道延长心肌不应期,能快速转复窦性心律。使用期间需监测QT间期,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味觉异常,严重时可致传导阻滞。

2、胺碘酮

胺碘酮作为III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抑制旁路传导,静脉给药可快速控制心室率。长期使用需警惕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副作用。用药期间须定期检查肝功能、胸片及甲状腺功能。

3、伊布利特

伊布利特是III类快速起效药物,对房颤转复效果显著。该药选择性阻断钾通道,特别适用于近期发作的预激伴房颤。需在持续心电监护下给药,警惕尖端扭转型室速风险。禁用于低钾血症及QT间期延长者,用药后至少监测4小时。

4、普鲁卡因胺

普鲁卡因胺属Ia类抗心律失常药,能有效抑制旁路前传。静脉给药可用于急性发作期,但需注意血压下降及狼疮样反应。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具有活性,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毒性反应。

5、索他洛尔

索他洛尔兼具II类和III类抗心律失常作用,适用于预防预激伴房颤复发。其β受体阻滞作用可能加重支气管痉挛,禁用于哮喘患者。用药前需评估肾功能,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QT间期及电解质水平。

预激综合征伴房颤属于心血管急症,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急诊或心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患者发作时应立即静卧,避免自行用药或剧烈活动。日常需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突发心悸、胸痛或意识改变时须即刻就医。射频消融术可作为根治性治疗选择,药物控制不佳者建议评估手术指征。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白癜风 睾丸炎 毛囊瘤 鼻咽囊肿 颅底骨折 呼吸道异物 皮肤血管瘤 舌系带过短 鼻咽良性肿瘤 红斑性肢痛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