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老人血压高压184低压81该如何处理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轻度肺动脉高压会下降吗?

轻度肺动脉高压可能下降,具体取决于病因和治疗效果。肺动脉高压可能与遗传因素、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疲劳、胸痛等症状。

部分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病情可能得到改善甚至下降。早期肺动脉高压若由可逆性因素引起,如睡眠呼吸暂停或某些药物副作用,在消除诱因后肺动脉压力可能恢复正常。对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或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虽然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靶向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常见治疗药物包括安立生坦片、波生坦片、马昔腾坦片等,这些药物能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

少数患者即使接受规范治疗,肺动脉高压仍可能持续进展。这种情况多见于遗传性肺动脉高压或合并严重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疾病晚期可能出现右心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此时需要联合氧疗、利尿剂等综合治疗手段。定期随访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对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肺动脉高压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六分钟步行试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何洁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肺动脉高压危象怎么办??

肺动脉高压危象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支持、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肺动脉高压危象通常由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右心功能衰竭、缺氧加重、情绪应激、药物中断等原因引起。

1、氧疗

持续低流量吸氧有助于改善缺氧状态,降低肺动脉压力。氧疗时需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应采用控制性氧疗策略,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2、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等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降低肺血管阻力。急性期可静脉应用伊洛前列素注射液扩张肺血管。合并右心衰竭时需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联合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

3、机械通气

对于出现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需采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无创通气可选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有创通气需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避免气道压力过高导致气压伤。

4、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病例可考虑房间隔造口术减轻右心负荷。终末期患者评估后可行肺移植手术。急性血栓栓塞导致的危象需行肺动脉血栓切除术。

5、生活调整

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每日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定期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需警惕右心衰竭加重。

肺动脉高压危象患者需长期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40%-60%。每月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估病情进展。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诊断和用药信息。家属需学习基本急救技能,掌握氧疗设备使用方法。

何洁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肺动脉高压挂哪个科室?

肺动脉高压患者应挂心血管内科或呼吸内科。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病、肺栓塞、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

1、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是肺动脉高压的首选就诊科室。肺动脉高压属于肺血管疾病,但常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心血管内科医生可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功能,确诊后可能使用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等靶向药物,或联合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若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需进一步评估手术指征。

2、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适合继发于肺部疾病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等可导致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需通过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明确病因。医生可能建议长期氧疗,并使用西地那非片降低肺血管阻力。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需同步进行无创通气治疗。

确诊肺动脉高压需完善右心导管检查,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高海拔环境,严格遵医嘱用药。建议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监测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下肢水肿时需立即就医。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饮水量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

何洁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肺动脉高压对麻醉的影响是什么?

肺动脉高压会增加麻醉风险,可能诱发急性右心衰竭、低氧血症等并发症。肺动脉高压患者麻醉需严格评估心肺功能,调整麻醉方案。

肺动脉高压患者因肺血管阻力升高,麻醉药物可能进一步抑制心肌收缩力或扩张外周血管,导致血压骤降。全身麻醉时正压通气会减少静脉回流,加重右心室后负荷。部分吸入麻醉剂如七氟烷可能直接扩张肺血管,但过度使用会抑制循环。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可能引起剂量依赖性血压下降,需谨慎滴定。区域麻醉中椎管内麻醉导致的交感神经阻滞,可能引发严重低血压。

术前需完善右心导管检查评估肺动脉压力分级,中重度患者应避免择期手术。术中建议采用有创动脉压监测,备好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麻醉诱导阶段需缓慢给药,维持阶段避免过度通气。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持续监测,警惕迟发性心肺功能恶化。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等终末期病变者,非紧急手术应列为禁忌。

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应优化利尿剂和靶向药物治疗,术中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早期活动预防血栓,维持血容量平衡避免右心室过负荷。建议在具备心肺支持条件的三级医院实施麻醉,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团队操作。

何洁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房缺多久会引起重度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通常在5-10年可能引起重度肺动脉高压,具体时间与缺损大小、心脏代偿能力等因素相关。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长期左向右分流可能导致肺血管重构。

小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可能终身不出现明显肺动脉高压,心脏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功能。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活动后轻微气促,心脏超声显示肺动脉压力轻度升高。定期随访是关键,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中型至大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未经治疗情况下,多数在5-8年内发展为中度肺动脉高压。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呼吸困难、乏力,可能出现咯血或胸痛。心脏超声可见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此时需考虑介入封堵或外科手术修复,术后仍需长期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部分患者可能需联合使用靶向药物控制肺动脉高压进展。

房间隔缺损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潜水、举重等可能增加心脏负荷的活动。出现口唇发绀、下肢水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建议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减少感染诱发心功能恶化的风险。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何洁

主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热门标签

尿毒症 产前出血 顶叶肿瘤 肛门脓肿 淋巴管炎 食管息肉 创伤性膈疝 肾病综合征 丘疹性荨麻疹 腹膜良性间皮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