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啊?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弱智与小儿多动症的区别有哪些?

小儿弱智与小儿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儿童发育障碍,主要区别在于智力水平、行为表现和核心症状。

小儿弱智即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患儿在认知、语言、运动等方面均存在明显落后,可能伴随记忆力差、理解力弱、生活自理困难等症状。病因多与遗传因素、产前感染、围产期缺氧或代谢异常有关。小儿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但智力通常正常。患儿可能表现为坐立不安、难以完成指令、频繁打断他人对话等,病因常与神经递质失衡、脑功能异常或环境因素相关。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并定期随访评估发育进展。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多动症如何预防?

小儿多动症可通过建立规律作息、均衡营养摄入、适度运动锻炼、减少电子屏幕时间、营造和谐家庭环境等方式预防。多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刺激、心理压力、早产低体重等因素有关。

1、建立规律作息

固定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有助于稳定儿童生物钟,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保持10-13小时睡眠。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间隔,每40分钟活动后应有10分钟放松时间。节假日也需维持基本作息框架,避免作息紊乱影响大脑前额叶功能发育。

2、均衡营养摄入

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核桃等食物,适量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控制精制糖和人工色素摄入,研究显示某些合成色素可能加重注意力缺陷症状。早餐应包含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如鸡蛋搭配全麦面包。

3、适度运动锻炼

每日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感觉统合训练如平衡木、球类游戏可改善前庭觉发育。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运动后需进行放松拉伸活动。

4、减少电子屏幕时间

2岁以下幼儿不建议接触电子屏幕,学龄前儿童每日使用不超过1小时。电子设备使用应间隔休息,每20分钟眺望远处6米外景物20秒。睡前2小时避免接触蓝光设备,防止褪黑素分泌受抑制影响睡眠质量。

5、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采用正面管教方式,避免体罚或语言暴力造成心理创伤。家庭成员间保持稳定情绪交流,冲突解决过程需避开儿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通过代币法等行为干预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预防小儿多动症需要多维度综合干预,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定期进行儿童发育评估。孕期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有害物质,婴幼儿期注意观察大运动与精细动作发育里程碑。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早期表现时,应及时寻求专业评估而非自行判断。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桌面游戏、拼图等静态活动逐步提升专注力持续时间,但需注意根据儿童实际能力调整任务难度,避免造成挫败感。家长应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用耐心引导替代简单制止。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多动症怎么治疗?

小儿多动症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家庭支持、学校干预、心理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多动症通常与遗传因素、脑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等原因有关。

1、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小儿多动症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正强化、行为塑造等方式帮助患儿建立规则意识。家长和教师可采用代币奖励法,对患儿的目标行为给予即时奖励,逐步改善注意力分散和冲动行为。结构化日程安排和明确指令也有助于减少环境刺激对患儿的干扰。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等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这些药物能改善核心症状但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3、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需学习疾病管理知识,建立稳定的家庭规则和奖惩制度。保持一致的教养方式,避免过度批评或溺爱,通过亲子游戏等方式改善沟通。家长情绪管理训练能减少家庭冲突,为患儿创造低压力成长环境。

4、学校干预

教师可采用座位调整、任务分解等课堂管理策略,将复杂指令拆分为简单步骤。个性化教育计划包括延长考试时间、允许运动休息等适应性调整。社交技能训练小组能帮助患儿学习同伴交往技巧,减少校园排斥现象。

5、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儿识别冲动行为的前因后果,学习自我监控技巧。执行功能训练通过记忆游戏、时间管理练习等改善工作记忆和计划能力。沙盘治疗等表达性艺术治疗有助于情绪宣泄,适用于伴有情绪障碍的患儿。

小儿多动症治疗需要医疗机构-家庭-学校三方协作,根据患儿年龄和症状特点制定个体化方案。日常应保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限制电子屏幕时间,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摄入。避免食用含人工色素和防腐剂的食品,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家长需保持耐心,关注患儿进步而非缺陷,长期坚持综合干预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多动症多长时间能治好?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周期通常需要6个月至2年,实际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干预方式、家庭配合度、共患病情况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1、病情程度:

轻度患儿通过行为干预3-6个月可见改善,中重度需持续治疗1年以上。核心症状中注意力缺陷改善较慢,冲动行为控制见效较快。评估需结合 Vanderbilt 量表等专业工具。

2、干预方式:

综合治疗效果最佳,行为治疗需每周2-3次持续半年,药物治疗如哌甲酯、托莫西汀等需维持1-2年。学校个性化教育计划应配合整个学龄期。

3、家庭配合:

父母执行行为管理训练的依从性直接影响疗效,规范实施代币制、反应代价法等可缩短疗程。家庭冲突未解决可能使治疗延长30%时间。

4、共患病情况:

合并对立违抗障碍或学习障碍时疗程延长6-12个月。共患焦虑障碍需同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可能额外增加3-6个月干预期。

5、个体差异:

神经发育延迟患儿见效较慢,前额叶功能较好的学龄儿童改善更快。对药物敏感者2-3周即有行为改善,但需持续用药防复发。

治疗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1小时有氧运动如跳绳、游泳,限制屏幕时间在1小时内。饮食注意补充锌、镁及欧米伽3脂肪酸,减少人工色素摄入。建立可视化行为记录表,每周与治疗师沟通调整方案,避免频繁更换干预策略。学龄儿童建议每3个月复查注意力商数测试评估进展。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多动症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小儿多动症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症状持续时间和功能损害四个方面。

1、注意力缺陷:

患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经常忘记事情或丢失物品。具体表现为无法完成作业、听讲时走神、回避需要持续注意力的任务。这些症状需持续6个月以上,且与发育水平不符。

2、多动表现:

患儿表现出过度活动,如坐立不安、手脚不停摆动、在不适当场合跑动攀爬。学龄期儿童可能表现为无法安静坐着、过度说话。这些行为在不同场合都会出现,且明显超出同龄人水平。

3、冲动行为:

患儿常表现为行为控制能力差,如插话、抢答、难以等待轮候、干扰他人活动。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因小事发脾气或情绪波动大。这些行为会影响社交关系和课堂纪律。

4、症状持续时间:

诊断要求症状在12岁前出现,并持续至少6个月。症状需要在家庭和学校两个以上场合都存在,且严重影响学习和社交功能。症状不能仅出现在特定环境或特定人际关系中。

5、功能损害:

症状必须导致明显的学业、社交或职业功能损害。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同伴关系紧张、家庭冲突增多。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药物副作用或环境因素导致的类似表现。

对于怀疑多动症的儿童,建议家长记录孩子在不同场合的行为表现,包括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与同伴互动等细节。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如每天固定睡眠时间、进行游泳或球类活动。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若症状持续影响生活,应及时到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鼻疽 结肠憩室 玫瑰糠疹 前房积血 急性鼻咽炎 代谢性酸中毒 腹股沟滑动疝 蚕蚀性角膜溃疡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B族链球菌性新生儿脓毒败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