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肾虚

发觉有肾虚给患病人导致哪些损害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为什么血管病变损害最多的是脑?

血管病变损害最多的是脑,主要与脑组织高代谢需求、血管结构特殊、侧支循环有限、血压波动敏感以及血脑屏障易受损等因素有关。

1、高代谢需求:

脑组织仅占体重的2%,却消耗全身20%的氧气和25%的葡萄糖。这种高代谢特性使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极度敏感,血管病变导致供血不足时,神经元会在5分钟内发生不可逆损伤。微小的血栓或血管痉挛即可引发脑功能异常。

2、血管结构特殊:

脑动脉血管壁中层肌纤维较少,弹性纤维较多,这种结构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更易形成纤维素样坏死。 Willis环变异率达48%,先天发育异常会增加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风险。穿支动脉以直角从主干分出,血流剪切力更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3、侧支循环有限:

大脑中动脉等终末动脉缺乏有效侧支代偿,闭塞后核心梗死区会在1小时内扩大至周围半暗带。相比心脏冠状动脉丰富的侧支循环,脑组织在血管闭塞后更易发生大面积梗死。

4、血压波动敏感:

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仅限平均动脉压60-140mmHg,高血压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受损后,血压骤降15%即可诱发分水岭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出现低灌注性脑白质病变。

5、血脑屏障易损:

血管病变会破坏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渗出的炎性因子会激活小胶质细胞,形成脑缺血-炎症恶性循环。淀粉样血管病还会引起血管壁β淀粉样蛋白沉积。

日常需重点控制血压波动,将收缩压维持在120-140mmHg区间。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500克深色蔬菜补充叶酸。有氧运动选择游泳或健步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为宜。睡眠时保持右侧卧位可减少颈动脉受压风险,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能早期发现血管病变。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盐酸硫必利片对孩子大脑有损害吗?

盐酸硫必利片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通常不会对孩子大脑造成损害。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疾病,其安全性主要与用药剂量、个体差异、治疗周期、药物相互作用及监测措施等因素相关。

1、用药剂量:

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是避免不良反应的关键。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过量可能增加嗜睡、头晕等神经系统反应风险,但治疗剂量范围内通常安全可控。

2、个体差异:

儿童对药物代谢存在个体化差异,部分患儿可能因基因多态性导致药物清除率降低。用药初期需密切观察注意力、情绪变化等神经精神症状,及时调整方案。

3、治疗周期:

短期规范用药极少引起不可逆影响,长期使用需定期评估认知功能。临床数据显示,疗程控制在6个月内的患儿未发现显著脑功能损伤。

4、药物相互作用:

合并使用中枢抑制剂可能增强镇静作用。避免与氯丙嗪、地西泮等药物联用,防止加重神经系统抑制效应。

5、监测措施:

治疗期间建议每3个月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脑电图、认知评估等。出现震颤、记忆力减退等异常时应立即复诊。

用药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鸡蛋、豆制品,有助于神经细胞膜修复。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建立规律作息,确保8-10小时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家长需记录患儿行为变化,定期与主治医生沟通,切勿自行增减药量。若发现食欲异常改变或运动协调性下降,应及时就医复查。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会不会损害大脑?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通常不会直接损害大脑功能。抗癫痫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来控制癫痫发作,规范用药下对大脑的保护作用大于潜在风险。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主要有药物种类选择不当、剂量超标、药物相互作用、个体代谢差异以及癫痫发作未控制。

1、药物种类影响:

部分传统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在高剂量长期使用时可能影响注意力与记忆力,新型药物如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药物选择需根据癫痫类型、年龄及共患病情况个体化调整。

2、剂量相关效应:

超过治疗窗剂量可能增加嗜睡、头晕等神经系统副作用,但血药浓度监测可有效预防。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需严格遵循阶梯式给药原则,避免快速加量。

3、药物相互作用:

联合使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某些抗抑郁药可能放大镇静作用。服用肝酶诱导剂如卡马西平可能加速其他药物代谢,需定期评估疗效与副作用。

4、代谢个体差异:

CYP450酶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药物蓄积,肝功能异常患者需调整剂量。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可能加剧药物不良反应,需监测叶酸、维生素D水平。

5、癫痫本身影响:

频繁发作尤其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会导致脑缺氧损伤,颞叶癫痫反复发作可能造成海马硬化。规范用药控制发作实际有助于保护认知功能。

建议服药期间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及Omega-3脂肪酸。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风险运动,避免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每3-6个月复查脑电图与肝肾功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或情绪波动时及时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儿童患者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育龄女性用药需注意避孕与叶酸补充。通过医患共同决策可实现癫痫控制与生活质量的最佳平衡。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脑神经损害?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脑神经损害是动眼神经麻痹。脑神经损伤主要与出血部位压迫、血管痉挛、颅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等症状。

1、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走行于颅底动脉环附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液积聚易对其造成直接压迫。典型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方偏斜、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消失。早期通过降低颅内压可能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清除血肿。

2、视神经损伤: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可能导致视交叉受压,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出血后血管痉挛造成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更为常见。需紧急处理原发出血灶,同时使用钙离子拮抗剂预防血管痉挛。

3、外展神经受累:

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时,血肿可能压迫脑干段外展神经,导致眼球外展受限。常伴随其他脑干症状如面瘫、吞咽困难。通过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可减轻神经压迫。

4、三叉神经刺激症状:

出血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可引起面部剧烈疼痛,易误诊为三叉神经痛。疼痛多位于前额和眼眶周围,伴随结膜充血和流泪。镇痛治疗需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出血。

5、后组脑神经障碍:

延髓附近出血可能影响舌咽、迷走神经,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此类损伤提示病情危重,需立即进行脑室引流并监测呼吸功能,必要时气管切开保障通气。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严格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饮食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避免用力咀嚼和排便。康复期可进行眼球运动训练改善复视,使用遮光眼镜缓解畏光症状。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排除动脉瘤复发风险,控制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对再次出血的恐惧情绪。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高血压患者动脉壁可见的可逆性损害有哪些?

高血压患者动脉壁的可逆性损害主要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弹性减退、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管痉挛。这些损害通过积极干预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1、内皮功能障碍:

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一氧化氮合成减少,血管舒张功能下降。表现为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异常。通过控制血压、补充叶酸等措施可改善内皮功能。

2、弹性减退:

高血压使动脉壁胶原纤维增生,弹性纤维断裂,血管僵硬度增加。早期表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有氧运动、低盐饮食有助于恢复血管弹性。

3、早期斑块:

血压升高加速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脂肪条纹或纤维斑块。这类早期病变尚未钙化,通过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可能逆转。

4、平滑肌增生: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高血压刺激下异常增殖,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这种病理性增生。

5、血管痉挛:

血压波动引发血管异常收缩,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钙通道阻滞剂能有效缓解痉挛,配合放松训练效果更佳。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坚持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多食用芹菜、菠菜等富含钾的蔬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显著改善血管功能。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当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不可逆血管损伤发生。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猫抓病 小儿脑瘫 肛门脓肿 肩袖损伤 膜性肾病 脑动脉瘤 食管异物 共同性斜视 马尔堡病毒病 泌尿系统结核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