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黄褐斑

艾灸可以去除黄褐斑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末伏艾灸养生知识有哪些?

末伏艾灸养生可通过调理脾胃、祛湿散寒、增强免疫、缓解疲劳、预防秋燥等方式促进健康。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三伏天末伏阶段能借助自然界阳气旺盛的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调理脾胃

末伏时节暑湿未消,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吸收。脾胃虚弱者可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帮助恢复胃肠动力。注意艾灸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生冷食物,以免影响效果。

2、祛湿散寒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易导致寒湿内侵,引发关节酸痛。艾灸关元穴、命门穴能温通经络,驱散体内寒湿。建议配合生姜精油按摩穴位后再施灸,增强祛湿效果。体质偏寒者可隔日施灸一次,连续3-5次为宜。

3、增强免疫

艾灸大椎穴、肺俞穴可提升卫气,预防季节交替时的呼吸道疾病。艾叶燃烧产生的药理成分能刺激穴位,调节免疫功能。过敏体质者施灸时间宜短,控制在10分钟以内,避免过度刺激。

4、缓解疲劳

末伏高温易耗气伤津,艾灸百会穴、涌泉穴能改善脑供血,消除倦怠感。建议在傍晚阳气收敛时施灸,配合深呼吸放松身心。严重疲劳者可交替灸治肝俞穴与肾俞穴,帮助恢复精力。

5、预防秋燥

艾灸太渊穴、三阴交穴可滋阴润燥,缓解初秋常见的口干咽痒。施灸前后适量饮用蜂蜜水,保持穴位局部湿润。阴虚火旺者应采用雀啄灸法,每个穴位3-5分钟即可。

末伏艾灸需注意室内通风,施灸后避风保暖,2小时内不宜洗澡。建议选择优质陈艾条,施灸时保持专注,体会灸感传导。养生期间配合八段锦、慢走等温和运动,饮食宜清淡,多食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灸,严重者及时就医。不同体质人群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艾灸方案。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黄褐斑内调方法是什么?

黄褐斑可通过口服药物、饮食调理及中医中药等方式进行内调治疗。

黄褐斑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及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部对称性黄褐色斑片。口服药物可选择氨甲环酸片、维生素C片及谷胱甘肽片,氨甲环酸片通过抑制黑色素合成减轻色斑,维生素C片具有抗氧化作用,谷胱甘肽片可帮助代谢毒素。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番茄及深绿色蔬菜,有助于抑制黑色素生成。中医调理常用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及桃红四物汤等方剂,逍遥丸疏肝解郁,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需在医师辨证后使用。

日常需加强防晒,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状态。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黄褐斑怎么调理效果最好?

黄褐斑可通过防晒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医美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黄褐斑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皮肤炎症、药物因素等原因有关。

1、防晒护理

紫外线是诱发和加重黄褐斑的主要因素,日常需严格做好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外出时应佩戴宽檐帽、墨镜,选择SPF30以上且PA+++的防晒霜,每2-3小时补涂一次。阴天或冬季仍需坚持防晒,紫外线中的UVA可穿透云层和玻璃,长期累积会导致黑色素沉积。

2、外用药物

氢醌乳膏是临床常用祛斑药物,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维A酸乳膏可促进角质代谢,加速色素颗粒脱落。氨甲环酸精华能阻断黑色素传导路径,适合顽固性黄褐斑。使用前需在耳后测试过敏反应,避免与刺激性护肤品叠加使用。

3、口服药物

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服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少自由基对黑色素细胞的刺激。氨甲环酸片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活化改善微循环异常引起的色素沉着。逍遥丸等中成药可调节肝郁气滞型黄褐斑,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4、医美治疗

调Q激光能选择性破坏黑色素颗粒,对表皮型黄褐斑效果显著。化学剥脱术通过果酸换肤促进角质更新,需多次治疗才能见效。强脉冲光可改善血管因素导致的炎症性色斑,治疗时需避开夏季高强度紫外线期。

5、中医调理

针灸取肝俞、肾俞等穴位调节气血运行,配合耳穴贴压可增强疗效。中药面膜常用白芷、白芨等药材打粉调敷,需持续使用数月。体质调理方面,肝郁型可用柴胡疏肝散,脾虚型适用归脾汤,肾虚型推荐六味地黄丸。

黄褐斑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等,少食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日常护肤选择温和的氨基酸洁面,避免使用含汞、铅等重金属的速效祛斑产品。治疗期间建议每月拍照记录色斑变化,联合多种方法坚持3-6个月可见明显改善。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肩周炎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肩周炎艾灸治疗通常选择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阿是穴、曲池穴等穴位效果较好。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肩关节活动受限。

1、肩髃穴

位于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属手阳明大肠经。艾灸该穴位可缓解肩臂挛痛不遂,对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有松解作用。操作时采用温和灸法,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以局部温热无灼痛感为宜。

2、肩髎穴

在肩部三角肌区,当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位主治肩臂痛不可举,艾灸能改善冈上肌肌腱炎引发的疼痛。建议配合肩关节被动活动增强疗效。

3、肩贞穴

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上1寸,属手太阳小肠经。艾灸此处可缓解肩胛区疼痛及上肢麻木,特别适合伴随肩胛骨周围疼痛的患者。注意避免艾灰掉落烫伤腋窝皮肤。

4、阿是穴

即局部压痛点,多位于肩前部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下滑囊等病变部位。直接艾灸疼痛最明显处能快速止痛,但需注意皮肤耐受度,出现红晕即应停止。

5、曲池穴

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属手阳明大肠经。虽非肩部穴位,但通过经络传导可调节整体气血运行,对伴随肘关节僵硬的肩周炎有协同治疗作用。

进行艾灸治疗时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烟雾积聚。每次选择3-4个穴位交替施灸,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可配合肩关节爬墙运动、钟摆运动等康复训练。若出现皮肤灼伤、水泡或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并就医。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碍者及孕妇慎用艾灸。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同时注意肩部保暖,避免提重物及过度劳累。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牙痛艾灸哪里可以止痛?

牙痛时艾灸合谷穴、颊车穴、下关穴等穴位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艾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炎症性或神经性牙痛有一定辅助作用。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是治疗头面部疼痛的常用穴位。艾灸该穴位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牙周气血运行,对牙龈肿痛、智齿发炎等有一定缓解效果。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烫伤。孕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此穴。

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处,适用于牙髓炎或龋齿引发的疼痛。该穴位临近三叉神经分支,适度艾灸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减轻神经压迫性疼痛。施灸时建议配合张口动作以准确定位,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为宜。皮肤破损者禁用。

下关穴在耳屏前颧弓下缘凹陷处,对颞下颌关节紊乱伴发的牙痛效果较好。艾灸此处可松弛咬肌紧张,缓解放射性牙痛。操作时需避开颞浅动脉,采用温和灸法。急性化脓性炎症期间不宜施灸。

除穴位刺激外,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冷热刺激。顽固性牙痛可能由龋齿、牙髓坏死等器质性问题引起,建议及时到口腔科进行专业检查。艾灸期间如出现疼痛加重或肿胀,应立即停止并就医。长期反复牙痛者需完善X线等检查排除根尖周病变。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肠瘘 脊髓缺血 产后尿潴留 胆总管结石 高尿酸血症 皮脂腺增生 肠易激综合征 高胡萝卜素血症 急性子宫内膜炎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