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平板撑一分钟消耗的热量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脉膊正常一分钟是多少下?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正常脉搏为每分钟60-100次,脉搏异常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药物影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或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脉搏增快,通常休息后可自行恢复。妊娠期女性因血容量增加,脉搏可能比孕前增快10-20次/分钟。这些情况无须特殊处理,消除诱因后脉搏可逐渐恢复正常范围。

2、药物影响

服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可能导致心动过速,洋地黄类药物过量则可能引起心动过缓。部分抗抑郁药、甲状腺激素制剂也会影响脉搏频率。若怀疑药物导致脉搏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3、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常伴随脉搏异常,可能表现为脉搏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脉搏细弱,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见脉搏强弱不等。这类情况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针对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

4、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常出现持续性脉搏增快;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可能导致脉搏减慢。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心率调节,肾上腺肿瘤分泌过多儿茶酚胺也会导致阵发性心动过速。控制原发病是改善脉搏异常的关键。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现心脏神经官能症,表现为心悸伴脉搏增快但无器质性病变。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转为立位时,可能出现代偿性脉搏加快。这类情况可通过心理疏导、生物反馈训练等方式改善。

日常监测脉搏时应选择安静环境,用食指和中指轻按桡动脉处计数1分钟。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限制咖啡因摄入。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管理。若反复出现脉搏低于50次/分或超过100次/分,或伴有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运动员等长期锻炼者可能出现生理性心动过缓,若无不适症状通常无须干预。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正常心跳一分钟多少次?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跳每分钟60-100次。心跳频率受年龄、运动状态、情绪、药物等因素影响,主要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等类型。

1、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睡眠状态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时。若无头晕、乏力等症状通常无须治疗。病理性原因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压增高、心肌炎等,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超过10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生理性原因包括运动、紧张、饮酒等。病理性原因常见于发热、贫血、甲亢、心力衰竭等。持续性心动过速可能引发心悸、胸闷,需心电图检查明确类型。

3、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异常电活动导致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颤等。可能表现为心跳不规则、心慌,长期房颤可能增加卒中风险。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

4、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起源的异常心律,如室性早搏、室速等。可能引起头晕、黑朦甚至晕厥,严重时可进展为室颤导致猝死。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需药物或植入式除颤器治疗。

5、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电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按严重程度分三度。二度以上传导阻滞可能导致心跳过慢、乏力,严重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病因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炎、退行性变等,需动态心电图监测。

日常监测脉搏时应在安静状态下测量1分钟。规律作息、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过量咖啡因有助于维持正常心率。出现持续心悸、晕厥或脉搏低于40次/分钟、超过120次/分钟时需及时就医。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测、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帮助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和病因。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病例需考虑射频消融或起搏器植入手术。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什么东西热量低吃得饱?

热量低且能增加饱腹感的食物主要有魔芋制品、燕麦、西蓝花、鸡胸肉、苹果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或优质蛋白,有助于延缓胃排空时间并控制热量摄入。

1、魔芋制品

魔芋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这种可溶性膳食纤维遇水膨胀后体积可增大数十倍,能显著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魔芋粉丝或魔芋米的热量仅为同等重量米饭的十分之一,适合替代主食。食用时需注意充分咀嚼避免吞咽不适,胃肠功能较弱者应控制摄入量。

2、燕麦

燕麦含有β-葡聚糖和抗性淀粉两种特殊成分,在肠道内形成凝胶状物质减缓消化速度。即食燕麦片每100克约含350千卡,但实际食用时因高吸水性,30克干燕麦泡发后即可产生饱腹感。建议选择未添加糖分的原味燕麦,搭配无糖酸奶增强蛋白质补充。

3、西蓝花

西蓝花每100克仅34千卡却含2.6克膳食纤维,其粗纤维结构需要充分咀嚼,通过机械刺激增强饱腹信号。含有的萝卜硫素等活性物质可能影响食欲调控激素分泌。烹饪时建议焯水后凉拌,避免高温油炸破坏营养成分。

4、鸡胸肉

鸡胸肉每100克提供31克优质蛋白而仅含165千卡,高蛋白特性可促进胆囊收缩素等饱腹激素分泌。其质地紧密需要充分咀嚼,能延长进食时间。注意采用水煮或低温烘烤方式烹饪,避免添加高热量酱料。

5、苹果

苹果的果胶含量在水果中较为突出,这种可溶性纤维在结肠发酵后能产生短链脂肪酸间接抑制食欲。带皮食用中等大小苹果约含95千卡,咀嚼过程能激活大脑饱食中枢。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胃酸过多者避免空腹进食。

长期控制热量摄入时,建议将上述食物组合搭配食用,如燕麦粥配苹果片、西蓝花拌鸡胸肉等组合。注意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水分与膳食纤维协同作用能更好维持饱腹感。体重管理期间仍需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可搭配深色蔬菜和菌菇类食物。出现持续饥饿感应排查是否存在代谢异常,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糖尿病三餐热量分配?

糖尿病患者三餐热量分配建议采用早餐30%、午餐40%、晚餐30%的比例。合理的膳食热量分配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体活动强度、用药方案、血糖波动规律、合并症情况、体重管理目标。

1、个体活动强度

体力劳动者或晨间运动人群可适当增加早餐热量至35%,避免上午出现低血糖。脑力劳动者应保证午餐充足供能,防止午后注意力下降。夜间工作者需调整晚餐比例为35%,并安排睡前加餐。

2、用药方案

使用速效胰岛素者需在餐前即刻注射,三餐热量需严格按比例分配。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早餐热量可适度降低至25%,减少上午低血糖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使用者可适当增加晚餐蛋白质比例。

3、血糖波动规律

黎明现象明显者早餐应减少碳水化合物至20%,增加优质蛋白。反跳性高血糖患者晚餐需限制脂肪摄入在15克以下。存在午夜低血糖倾向时,睡前应补充10-15克复合碳水化合物。

4、合并症情况

合并胃轻瘫患者应采用6餐制,每餐热量均匀分配。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在午餐集中摄入全天70%的优质蛋白。合并高血压者晚餐钠摄入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

5、体重管理目标

减重期患者可采用早餐35%、午餐35%、晚餐20%的分配模式。消瘦患者需在午餐和晚餐各增加5%热量。妊娠糖尿病患者三餐各增加100千卡热量,按原有比例分配。

糖尿病患者除控制三餐热量比例外,建议选用低升糖指数食材,如燕麦、藜麦等全谷物作为主食基础。烹饪方式优先选择蒸煮炖,避免煎炸。每日蔬菜摄入量不低于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加餐可选择无糖酸奶搭配坚果,但需计入全天总热量。定期监测餐前餐后血糖,根据血糖谱动态调整膳食结构。合并其他慢性病患者应咨询临床营养师制定个体化方案,每3-6个月评估营养状况。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哪些食物热量低适合减肥?

适合减肥的低热量食物主要有魔芋、西蓝花、鸡胸肉、黄瓜、苹果等。这些食物具有饱腹感强、营养均衡的特点,可帮助控制总热量摄入。

1、魔芋

魔芋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葡甘露聚糖,吸水膨胀后体积可增大数十倍,能显著延长胃排空时间。其热量仅为7千卡/100克,几乎不含脂肪和糖分,适合替代主食。食用时需注意充分煮熟,避免生食导致胃肠不适。

2、西蓝花

西蓝花每100克含34千卡热量,同时提供维生素C、叶酸及硫代葡萄糖苷等抗氧化物质。其膳食纤维含量达2.6克,咀嚼过程能刺激饱腹神经信号传递。建议采用蒸煮方式烹调,最大程度保留营养素。

3、鸡胸肉

去皮鸡胸肉蛋白质含量约24克/100克,热量仅133千卡,属于高蛋白低脂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其亮氨酸成分有助于肌肉合成代谢,可减少减肥期间的肌肉流失。烹调时应避免油炸,推荐水煮或烤制。

4、黄瓜

黄瓜含水量超过96%,热量仅16千卡/100克,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表皮含有的硅元素能增强结缔组织弹性,适合作为加餐零食。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摄入量,避免电解质紊乱。

5、苹果

中等大小苹果约含95千卡热量,富含果胶和槲皮素。果胶能在肠道形成凝胶延缓糖分吸收,槲皮素具有抗炎作用。建议连皮食用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胃酸过多者两餐之间食用更佳。

减肥期间除选择低热量食物外,还需保持饮食多样化,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建议采用小餐盘控制单次进食量,细嚼慢咽延长进食时间。结合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提升基础代谢率。注意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热门标签

多囊肝 红皮病 胆道感染 鼻中隔穿孔 单纯性紫癜 后天性白发 疱疹样皮炎 杀鼠剂中毒 睾丸鞘膜积液 慢性支气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