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不孕不育 >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子宫腺肌症按压会疼吗?

子宫腺肌症按压时可能出现疼痛,但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经量增多、按压痛等症状。

子宫腺肌症患者在月经期或非月经期按压下腹部时,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正中或两侧,按压时疼痛可能加重。疼痛程度与病灶范围、位置以及个体痛阈有关。部分患者仅在月经期出现按压痛,非月经期按压时无明显不适。子宫腺肌症引起的按压痛多呈钝痛或胀痛,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锐痛。

少数子宫腺肌症患者按压时可能无明显疼痛感。这种情况多见于病灶范围较小、位置较深的患者,或者痛阈较高的个体。即使没有明显按压痛,患者仍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痛经、经量增多等。按压无痛并不能排除子宫腺肌症的诊断,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子宫腺肌症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按压腹部,以免加重不适。日常生活中可采取热敷、适度运动等方式缓解疼痛。饮食上建议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推荐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子宫腺肌症疼吃什么药?

子宫腺肌症疼痛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吲哚美辛片、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药物。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增多等症状,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缓解。

1、布洛芬缓释胶囊

布洛芬缓释胶囊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子宫腺肌症引起的轻中度疼痛。该药适用于痛经症状明显但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注意胃肠功能较差者慎用,长期服用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

2、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有效减轻子宫腺肌症导致的盆腔疼痛和痛经。该药对胃肠道刺激较小,适合需要短期控制症状的患者,但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3、吲哚美辛片

吲哚美辛片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生成,适用于子宫腺肌症伴随严重痛经的情况。该药镇痛效果较强,但可能引起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连续使用。

4、地诺孕素片

地诺孕素片是孕激素类药物,可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从而缓解子宫腺肌症进展性疼痛。该药适合有生育需求或需长期管理的患者,常见副作用包括不规则出血和乳房胀痛。

5、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属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使病灶萎缩。该药适用于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需注意可能出现的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骨质疏松等。

子宫腺肌症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经期可适当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深色蔬菜。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若药物控制效果不佳或出现贫血等并发症,需及时评估手术治疗方案。疼痛发作时可通过深呼吸、瑜伽等放松技巧辅助缓解。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子宫腺肌症挂什么科?

子宫腺肌症建议挂妇科或妇产科。子宫腺肌症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宫腔操作史、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1、妇科

妇科是诊治子宫腺肌症的首选科室,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或磁共振成像评估子宫形态和病灶范围。对于轻中度患者,可能开具孕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2、妇产科

妇产科可处理合并生育需求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尤其适合计划怀孕或出现不孕症状者。医生会根据病灶范围选择药物控制或保守性手术,如病灶切除术。对于无生育要求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建议子宫全切术等根治性治疗。

确诊子宫腺肌症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经期可使用热敷缓解疼痛。饮食上减少红肉、高脂食品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欧米伽3脂肪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情进展。若出现经量骤增或严重贫血,需及时返院调整治疗方案。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子宫腺肌症B超怎么显示?

子宫腺肌症在B超检查中通常表现为子宫肌层增厚、肌层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或弥漫性低回声区,部分可能伴有子宫增大或腺肌瘤形成。典型影像学特征主要有子宫肌层增厚超过12毫米、肌层内囊性无回声区、子宫后壁不对称性增厚、腺肌瘤样结节、宫腔线前移等。

1、子宫肌层增厚

子宫腺肌症的B超影像常显示子宫肌层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厚度多超过12毫米。增厚肌层回声不均匀,呈现颗粒状或条纹状改变,与正常肌层分界模糊。这种增厚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肌层所致,在月经周期中可能出现动态变化,经期前后增厚更明显。

2、肌层内低回声区

B超可观察到肌层内散在分布的低回声区或囊性无回声区,直径多在5-30毫米之间。这些区域代表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伴随出血或积液,在经期前后可能出现大小变化。低回声区周围常见回声增强带,反映局部平滑肌增生形成的假包膜。

3、子宫后壁增厚

约70%病例表现为子宫后壁肌层不对称性增厚,增厚程度常超过前壁2倍以上。后壁肌层结构紊乱,可见放射状或漩涡状回声纹理,可能压迫宫腔导致宫腔线前移。这种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与子宫肌瘤进行鉴别诊断。

4、腺肌瘤样结节

部分患者B超可见边界不清的结节状病变,称为腺肌瘤。结节回声不均匀,内部可见小囊腔,无包膜结构,与周围肌层呈"浸润性"过渡。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但血管走行紊乱,不同于子宫肌瘤的周边环状血流。

5、宫腔线改变

由于肌层病变的占位效应,B超常显示宫腔线前移、扭曲或中断。严重者宫腔形态呈"锯齿状"改变,内膜与肌层界面模糊不清。经阴道超声检查时,探头加压可能诱发患者疼痛,这一征象对诊断有提示意义。

子宫腺肌症的B超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建议患者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重复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必要时可进行磁共振成像进一步确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痛经,保持规律作息,经期可适当热敷缓解疼痛。若出现严重贫血或药物治疗无效,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治疗方案。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测、腹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方式诊断。诊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妇科检查

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盆腔内触痛结节或固定包块,典型表现为子宫后倾固定、骶韧带增粗触痛。部分患者阴道后穹窿可见紫蓝色结节,月经期检查阳性率更高。检查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疼痛。

2、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特征性云雾状低回声。磁共振成像对深部浸润型病灶分辨率更高,能清晰显示直肠阴道隔、骶韧带等部位病变。影像学检查无创且可重复进行。

3、血清标志物

CA125水平可能轻度升高,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部分研究显示HE4、IL-6等新型标志物可能提高诊断准确性。血清标志物更适用于疗效监测而非单独诊断。

4、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下可见盆腔腹膜紫蓝色或褐色病灶、卵巢巧克力囊肿等典型表现,是目前诊断金标准。术中可同时进行病灶切除或电凝治疗,兼具诊断和治疗价值。需注意罕见并发症如肠管损伤。

5、病理活检

镜下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是确诊依据,但深部浸润型病灶可能因纤维化导致组织学特征不典型。活检标本应包含病灶全层,避免假阴性结果。

确诊后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轻度患者可尝试药物保守治疗,中重度或合并不孕者建议手术干预。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经血逆流,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疼痛明显时可局部热敷,但需警惕掩盖病情进展。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育龄期患者应做好长期管理计划。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苯中毒 垂体卒中 乳头皲裂 肠系膜囊肿 恶性青光眼 肥大性龈炎 股动脉损伤 肛门尖锐湿疣 肾上腺髓质增生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