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36.6度算发烧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儿童耳朵嗡嗡响怎么办?
儿童耳朵嗡嗡响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调整生活习惯、避免噪音刺激、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这种情况通常由耳垢堆积、感冒、中耳炎、噪音暴露、耳部损伤等原因引起。 1、耳垢堆积:耳垢过多可能堵塞耳道,导致耳鸣。家长可使用温水和棉签轻柔清洁外耳道,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深入耳内。如耳垢较硬,可滴入几滴橄榄油软化后再清理。 2、感冒:感冒引起的鼻塞和咽鼓管堵塞可能导致耳鸣。保持鼻腔通畅,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洗鼻腔,多喝温水,避免用力擤鼻涕,有助于缓解症状。 3、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疾病,可能伴随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或头孢克肟颗粒50mg/次,每日2次治疗,严重时需就医。 4、噪音暴露: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可能损伤听力,导致耳鸣。避免儿童接触高音量音乐或噪音,使用耳塞保护耳朵,保持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5、耳部损伤:耳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感染可能导致耳鸣。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进行鼓膜修补术或听骨链重建术等手术治疗,以恢复听力功能。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促进耳部健康。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增强体质。定期检查听力,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儿童眼轴长怎么治疗?
儿童眼轴长可通过日常护理、光学矫正、药物治疗、视觉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眼轴过长通常由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良、营养失衡、光线环境不佳、眼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1、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眼轴过长的基础。建议儿童每用眼30分钟休息10分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在30厘米以上。确保室内光线充足,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 2、光学矫正:对于已经出现近视的儿童,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或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眼轴增长。眼镜度数需由专业眼科医生根据验光结果确定,定期复查并调整度数。角膜塑形镜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佩戴,注意眼部卫生。 3、药物治疗: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是目前常用的控制眼轴增长的药物。每晚睡前滴1滴,持续使用6个月以上。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0.5%可缓解眼部疲劳,每日2次,每次1滴。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0.1%可改善眼部微循环,每日3次,每次1滴。 4、视觉训练:通过特定的视觉训练方法可以改善眼部肌肉功能,减缓眼轴增长。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眼球运动训练、聚焦训练、远近交替训练等。训练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5、手术治疗:对于高度近视且眼轴持续增长的儿童,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术或巩膜胶原交联术。后巩膜加固术通过植入生物材料加固后部巩膜,减缓眼轴增长。巩膜胶原交联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巩膜胶原纤维交联,增强巩膜强度。手术需在专业眼科医院进行,术后需定期复查。 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叶黄素、玉米黄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橙子等。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进行跑步、打球、跳绳等运动。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建立视力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11个月还没长牙?
宝宝11个月还没长牙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缺乏、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异常、牙胚发育延迟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定期检查等方式促进牙齿生长。 1、遗传因素:家族中牙齿生长较晚的宝宝可能出现类似情况。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可以通过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牙齿萌出。 2、营养缺乏: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缺乏可能影响牙齿发育。建议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芝麻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 3、发育迟缓:部分宝宝整体发育较慢,牙齿生长也会相应延迟。家长应关注宝宝的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确保其营养均衡,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 4、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影响牙齿生长。如果怀疑甲状腺问题,需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可通过药物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片25-50微克/天调节甲状腺功能。 5、牙胚发育延迟:牙胚发育延迟可能导致牙齿萌出时间推迟。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干预,但需定期检查,必要时可通过X光检查牙胚发育情况,确保没有其他潜在问题。 宝宝11个月还没长牙时,家长应保持耐心,避免过度焦虑。可以通过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芝麻等,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关注其整体发育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或药物治疗。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2岁半宝宝光发烧没别的症状?

2岁半宝宝单纯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幼儿急疹引起的。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反应,体温升高有助于抑制病原体繁殖。

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这类发热通常持续3-5天,体温可波动在38-39摄氏度之间,患儿精神状态尚可。细菌感染如中耳炎、尿路感染等也会引起发热,体温可能超过39摄氏度,但早期可能缺乏特异性症状。幼儿急疹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表现为持续3-4天高热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玫瑰色皮疹。

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给宝宝少量多次补充水分,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等退热药物。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发烧出现抽风如何急救?

孩子发烧出现抽风时,应立即采取侧卧位防止窒息,并清理口腔异物。

孩子发烧抽风多为热性惊厥,与体温骤升导致神经系统异常放电有关。发作时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或噪音刺激。家长应松开患儿衣领,将头部偏向一侧,用软布擦拭口鼻分泌物防止误吸。不可强行按压肢体或撬开牙齿,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惊厥通常持续1-3分钟自行缓解,若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送医。记录抽搐开始时间、持续时长及具体表现,便于医生判断病情。

惊厥停止后应监测体温,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日常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水分。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痛经 肺鼠疫 神经炎 肩关节结核 急性泪腺炎 颅骨骨髓炎 胎儿脑积水 鼻腔良性肿瘤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