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普外科

伤口应该包扎还是敞开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乳腺结节术后多久可以不包扎?

乳腺结节术后一般需要1-2周可以不包扎,具体时间与手术方式、伤口愈合情况等因素有关。

乳腺结节术后包扎时间主要取决于手术创伤大小和个体恢复能力。微创手术如麦默通旋切术创伤较小,术后5-7天伤口基本愈合可去除敷料。传统开放手术因切口较大,通常需要7-14天待切口完全干燥结痂后才能解除包扎。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敷料移位。观察伤口有无渗液、红肿等感染迹象,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处理。

术后恢复期间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摩擦伤口。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现场开放伤口的包扎?

现场开放伤口的包扎需要遵循清洁、止血、保护的原则。

开放伤口指皮肤完整性受损且与外界相通的损伤,常见于切割伤、撕裂伤或擦伤。包扎前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和污染物。浅表小伤口可直接用无菌纱布覆盖,中等深度伤口需先按压止血再包扎。包扎材料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敷料,避免使用棉花等易粘连的材质。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敷料需完全覆盖伤口并超出边缘,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时不宜过紧。若伤口较深、出血不止或存在异物残留,包扎后需立即就医。对于动物咬伤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包扎后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包扎后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头顶面部的大面积出血包扎方法?

头顶面部大面积出血时,可采用加压包扎法配合无菌敷料覆盖止血。主要步骤包括清洁伤口、直接压迫、包扎固定和及时送医。

1、清洁伤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表面异物,避免用力擦拭。若伤口嵌入玻璃等尖锐物,应保留异物等待专业处理。清洁时注意保护眼球,面部出血需避开鼻腔和口腔黏膜区域。

2、直接压迫

将无菌纱布叠成厚垫覆盖伤口,用手掌根部垂直施压10-15分钟。颅顶出血可配合环形包扎增加压力,面部出血需避开气管位置。若血液浸透敷料,无须更换,直接叠加新纱布继续压迫。

3、包扎固定

用弹性绷带呈螺旋形缠绕固定敷料,颅顶采用帽式包扎法交叉固定,面部用三角巾悬吊托住下颌。包扎力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避免过紧影响呼吸或造成组织缺血。

4、体位管理

使伤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略向前倾,防止血液流入呼吸道。若出现意识模糊,则调整为侧卧位,用衣物支撑头部保持气道开放。

5、紧急送医

完成基础包扎后立即联系急救中心,转运途中持续观察意识状态和出血情况。记录受伤时间、出血量及包扎措施,准备向医护人员详细说明。

包扎过程中禁止使用止血粉或药膏涂抹伤口,避免强行拔出嵌入物。伤后24小时内需警惕迟发性颅内出血,密切监测头痛、呕吐等症状。恢复期保持伤口干燥,定期换药,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碰撞,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促进造血。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上臂骨折固定包扎方法?

上臂骨折固定包扎方法主要有夹板固定法、三角巾悬吊法、绷带固定法、石膏固定法和支具固定法。

1、夹板固定法

夹板固定是上臂骨折急救时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现场临时固定。选择长度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的夹板,用软垫包裹夹板内侧避免压迫皮肤。将夹板置于上臂外侧,用绷带或布条在骨折处上下方各固定两道,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根手指为宜。固定后需检查手指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避免过紧影响血运。

2、三角巾悬吊法

三角巾悬吊适用于稳定性骨折的辅助固定。将三角巾底边对折成宽带,托住患侧前臂,两端在健侧肩部打结,顶端绕过颈部固定。悬吊时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可减轻骨折端移动引起的疼痛。此方法常与夹板固定联合使用,但需注意定期调整松紧度,避免腋下皮肤受压。

3、绷带固定法

弹性绷带固定多用于骨折初步复位后的临时固定。从腕部开始螺旋形向上缠绕至腋下,每圈重叠三分之一宽度,压力均匀分布。对于肱骨干骨折,可配合使用U形棉垫置于肘关节上方增加稳定性。绷带固定需避免过紧导致肢体肿胀,固定后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4、石膏固定法

石膏固定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常用糖钳石膏或长臂管型石膏,固定范围需包括骨折近远端关节。石膏成型前需维持正确体位,塑形时在骨折处轻微加压。石膏凝固后需观察指端血运,教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锻炼预防关节僵硬。注意保持石膏干燥清洁,发现松动或压迫需及时就医调整。

5、支具固定法

可调节支具适用于部分稳定性骨折的后期固定。支具通过魔术贴和金属条提供可调节的支撑力,允许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固定时需确保支具与肢体贴合良好,压力均匀分布,避免局部皮肤摩擦。支具便于拆卸进行康复训练,但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情况。

上臂骨折固定后需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定期检查固定器具的松紧度。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骨骼愈合。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指、腕关节的主动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肩肘关节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出现固定松动、肢体麻木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方法?

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方法主要有夹板固定法、石膏固定法、支具固定法、悬吊固定法和手术内固定法。

1、夹板固定法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的紧急处理。使用木质或塑料夹板置于前臂掌背两侧,用绷带分段包扎固定,注意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固定后需检查手指末梢血液循环,避免压迫血管神经。

2、石膏固定法

常用于闭合性骨折的确定性治疗。采用石膏托或管型石膏固定,维持前臂中立位或轻度旋后位。石膏需塑形贴合肢体轮廓,远端露出指蹼便于观察血运。固定时间通常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3、支具固定法

适用于简单骨折的康复期固定。可调节式支具通过魔术贴和金属条提供支撑,允许定期拆卸进行功能锻炼。支具需根据肢体肿胀变化调整松紧度,配合渐进性腕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关节僵硬。

4、悬吊固定法

多用于儿童青枝骨折的辅助固定。使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保持肘关节屈曲位,减轻骨折端牵拉痛。需配合短时间制动,通常2-3周后可逐步恢复活动,注意观察患肢皮肤完整性。

5、手术内固定法

针对粉碎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进行解剖复位,术后需辅以外固定保护。手术可精确恢复桡骨和尺骨的相对长度,早期开展康复训练,但存在感染和内置物松动等风险。

骨折固定后需保持包扎干燥清洁,定期检查固定器具是否移位。饮食应增加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鱼肉和豆制品。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手指屈伸和腕关节旋转训练,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如出现固定部位疼痛加剧、皮肤发紫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就医复查。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手癣 肠肿瘤 前列腺炎 膀胱肿瘤 脑结核瘤 食管囊肿 POEMS综合征 慢性附件炎 钩端螺旋体病 腮腺恶性肿瘤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